繁體小說網【ftxs.net】第一時間更新《皖江聯絡隊》最新章節。
見李大湖跳上岸,霞姑走上前問:「還有事嗎?」
李大湖悄聲說:「以後巢南巢北,也要建立情報聯絡。這個地下交通員,我看,馬惠珍就比較合適。她是巢北人,那邊情況她也熟悉,工作起來要方便些。你看呢?」
「行,聽你的。」
「那好。記住這個接頭暗號……」
李大湖說完後回到船上,大家再次揮手告別。望着船上這些剛剛熟悉的身影,岸上的兩人都有點依依不捨,各有各的心思。船漸行漸遠,馬惠珍收回目光,笑着問霞姑:
「你倆說啥悄悄話呢?」
「說你呢。」
「說我?」馬惠珍睜大眼睛,「我有什麼事情值得說?」
「正事,回到村上再告訴你。」霞姑賣了個關子。
正事倒是不假,李大湖這次回巢北,就是為了地下情報網這件正事。劉雲已從南京回來了,情報工作將要正式啟動,他現在滿腦子想的,是這個網點的布局。剛才一眼瞧見馬惠珍,突然有了主意,何不把巢南巢北這條主線先搭建起來?所以才有了這個臨別安排,真是神來之筆!
劉雲回來後,直接去了大李村,他也知道李大湖可能不在大李村,但他只能來這裏找。因為李大湖的父母和妹妹大梅,都認識他,只有通過他們,才能找到李大湖。其實李大湖也早有安排,他在離開桴槎大山時,特地招呼大李村參軍的李平,要他回家專候劉雲。
李平把劉雲送到桴槎山根據地,交給戴傳忠和孫家斗,然後又轉道去了巢含邊境的太湖山,找到游擊隊的莢存義隊長,讓他想辦法,把劉雲回來的消息,傳給李大湖。恰巧,王有福過來搬兵,所以這個消息的傳遞,還是很及時的。
李大湖見到劉雲時,劉雲已經和戴傳忠、孫家斗他們混得很熟了。
桴槎大山這陣子比較熱鬧,附近來參軍的青年很多,陳傑的弟弟陳書,也到隊伍上來了。蔣維金的傷勢已好,戴傳忠安排他和王家志兩人,做新兵接待工作,並負責大家的伙食。劉雲到了後,見有百十號人吃飯,便主動幫他們管賬,每天買多少菜,用多少米,花多少錢,都算計得很精當,大家也都覺得他管得好。
李大湖說,這不行,叫你回來不是讓你當賬房先生的,你這是做生意做上癮了。
劉雲和李大湖,早先都是幫會中的好兄弟。過去民間的幫會組織很多,最大的是清、洪兩幫。清幫起源於漕運中的運糧船,是從船員中發展起來的,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和運河一線的東南沿海地帶。洪幫起源於四川,即所謂「四川袍哥」。「袍」即袍澤之情,意思是大家都是兄弟。而清幫是論輩份的,入幫要投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父」一詞,就是清幫專用的,其他行當只稱「師傅」。洪幫的成員聚集地,稱為「山頭」;清幫由於與水運有關,則稱為「碼頭」。
巢縣是水鄉,屬清幫碼頭。
幫會的本質,是抱團聚力,應付艱難時世。抗日戰爭開始後的1938年4月,日軍佔領巢城,群眾四處跑反避難。時年16歲的李大湖,正是血氣方剛的青春少年,義憤之下,投入青幫,希圖憑藉幫中之力,來對付外族入侵。和他同時入幫的,還有這個同年哥劉雲,兩人一起練功學武,一起為民族危亡而擔憂,漸成好友。
兩個好朋友,性情卻截然不同。李大湖俠肝義膽,快人快語,劉雲則機警靈活,溫和隨性。李大湖尚武窮力,功夫見長,劉雲則善於周旋,人緣極好。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天才一秒記住【繁體小說網】地址:ftxs.net,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