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1. 繁體小說網
  2. 其他小說
  3. 皖江聯絡隊
  4. 第十六章 巧過浮橋
設定

第十六章 巧過浮橋

《皖江聯絡隊》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莢存義說得隨意,那鄉長卻驚掉了下巴,半天說不出話來。10擔大米煮出的稀飯,那要夠多少人吃啊!這些人馬要是全開過來,那還了得!於是耷拉着腦袋,再不說話。

莢存義也懶得和他囉嗦,從腰裡掏出一張紙條遞給他:「喏,這是收條。」說罷,起身大踏步走出門外。

鄉長接過紙條,只見上面寫着:「收到罰款3000塊銀元。」下面的落款是:「皖江聯駱隊。」

「皖江聯絡隊。」他喃喃地念道,然後小凡翼翼地把收條迭好,裝進貼身的衣袋裡。他不知道這東西將來會不會有用,還是先保管好為妥。本來他還打算,等共軍一走,立馬去縣裡報告,現在,10擔大米的稀飯壓在他心上,使他不敢貿然行動,唯恐再惹禍上身。

回到太湖山後,莢存義和陳傑合計,將隊員分成兩個班。跟着上山的鄉丁有14個,加上那6個保安中隊過來的戰士,一個班正好10個人。6個原保安中隊的戰士,是正規部隊出身,現在也算是老兵了,班長就從他們當中產生,一班長宋德金,二班長蘇全保,都比較穩重實在。另外4個也一分為二,插在兩個班裡,以老帶新。

隊伍在古寺廟後院休整了兩天,隨後,莢存義和陳傑各帶一個班,開始分頭行動,輪流下山。

白天下山的,換上保安隊的服裝,化裝成省保安隊的人,直接就進了區、鄉公所。完事後,再亮明身份,丟下一張收條,帶上籌來的款子和收繳的武器,再返回山上。當然,每次行動,或多或少,都會帶回幾個投誠過來的士兵。

夜晚下山的,都換上便衣,任務也比較雜,有時連着趕往幾個集市,張貼宣傳標語。有時直接摸到有劣跡的鄉保長家,訓誡一番,只是還沒開殺戒。

不到一周時間,整個含山縣都被牽動了,從鄉到縣,都知道來了個神出鬼沒的皖江聯駱隊。鄉公所紛紛到縣裡求助,縣政府的縣大隊也不敢輕易出城,保護縣城要緊,再說,就是出城也找不到目標啊。

山下鬧騰得厲害,山上倒平靜下來,接連幾天沒有下山行動。莢存義和陳傑決定,再休整一段時間,然後把目標轉向和縣、全椒。隊伍又擴充了不少,那4個老兵也都當上了班長,原來的班長升任排長。有了兩個排,就要有個連長來統一指揮,這個連長,莢存義讓陳傑兼着。

下一步的行動,是從一個縣下手,還是兩個縣同時行動?正在猶豫不決時,山猴子王有福找上山來,並帶來了新的任務。

王有福和李大湖一道去巢南,這半個月也是經了不少事。

巢北和巢南,雖然都是一個縣,但從巢北去巢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巢湖通江達海,通江的主航道叫裕溪河,河水東流,從巢縣穿境而過,把巢縣分割成南北兩大塊。巢城,就坐落在湖、河節點上,成為南北交匯的咽喉之地。巢城在河的北岸,河口處架了一座浮橋,是陸路南來北往的唯一通道,守住這座橋,就等於卡住了南北交通的咽喉。

城裡的駐軍是181師,師長劉子清,抗戰時期投靠日本人,日本投降後,被國民政府收編,搖身一變,由偽軍變成國軍。劉子清還兼任了省政府的特派專員,管轄着巢縣及周邊幾個縣。全面內戰爆發後,181師的3個團都被抽調到前線,打內戰去了,劉子清身邊只剩下一個警衞連。這種無兵可用的恐慌,使劉子清更加重視浮橋口的警戒,來往行人都要搜身,嚴防共黨進入城內。

李大湖和王有福來到浮橋口時,遠遠地看見有哨兵在搜查,就停下腳步,因為他倆身帶武器,走過去就會露餡。

「隊長,」王有福壓低聲音說,「就那兩個慫兵,我過去先繳了他們的械。」

「不行!樓上架着機槍呢。」李大湖說過,頭向左邊揚了揚。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歐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