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丹,千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95.《麥田裡的守望者》:表達強烈反叛精神的現代文學傑作
〔美國〕傑洛姆·大衞·塞林格
【作者簡介】
大衞·塞林格(1919~),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小說家。他生於美國紐約,父親是來自歐洲的猶太人,母親是愛爾蘭移民。他在紐約讀書上學,進過賓夕法尼亞一所軍事學院。1940年,他首次在《故事》雜誌發表短篇小說《一群青年》。1942年,他應徵入伍,參加過諾曼底登陸,1946年退伍成為陸軍上士。1951年,他的第一部也是惟一的一部長篇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問世。此後,他又發表了短篇小說集《九篇短篇小說》。20世紀60年代初,塞林格告別文壇,隱居鄉村。
【背景介紹】
《麥田裡的守望者》於1951年出版,小說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年輕一代普遍的彷徨、憂鬱、痛苦的心理狀態。兩次世界大戰推動了美國經濟的發展,戰後的美國可謂國富民強。面對蒸蒸日上的國勢,美國人自豪滿足,並努力追求金錢,追求安全、舒適的生活。然而政治保守給人的精神壓抑,追名逐利帶來的虛偽、庸俗,日益使敏感的美國人,尤其是青年人對周圍的生活失去熱情,感到不滿。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較早地反映了這種情緒,表現出一種反叛精神。這種精神與50年代後半期的「垮掉派」、60年代的「新左派」和學生運動一脈相承。
【內容概述】
霍爾頓是個中學生,出身於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他雖只有16歲,但比常人高出一頭,整日穿着風雨衣,戴着鴨舌帽,游遊盪盪,不願讀書。他對學校里的一切——老師、同學、功課、球賽等等,全都膩煩透了,因為這裏充滿着虛偽,學校的校長、教師、學生全都是偽君子。他曾經3次被學校開除。又一個學期結束了,他又因5門功課中4門不及格被校方開除。他絲毫不感到難受。他原想到星期三,等他父母得到他被開除的通知後再離校回家,但他在學校里覺得極度地寂寞和苦悶,實在不想再呆下去,在和同房間的同學打了一架後,他深夜離開學校,回到紐約城,但他不敢貿然回家。當天深夜住進了一家小旅館。他在旅館裏看到的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有穿戴女裝的男人,有相互噴水、噴酒的男女,他們尋歡作樂,忸怩作態,使霍爾頓感到噁心和驚訝,也許只有他自己是正常的。他無聊之極,便去夜總會廝混了一陣。回旅館時,心裏仍覺得十分煩悶,糊裡糊塗答應電梯工毛里斯,讓他叫來了一個妓女。妓女一到他又緊張害怕,最後按講定的價格給了5塊錢,把她打發走了。
第二天是星期天,霍爾頓上街遊盪,遇見兩個修女,捐了10塊錢。後來他和女友薩麗去看了場戲,又去溜冰。看到薩麗那假情假義的樣子,霍爾頓很不痛快,兩人吵了一架,分了手。晚上,霍爾頓無事可作,想找個人聊聊天。他打電話給他並不喜歡的中學同學卡爾·路斯。兩人約定晚10點在維格爾酒吧見面。10點以前還有不少時間要消磨,霍爾頓獨自去看了場電影。之後到酒吧里和路斯一起喝酒,路斯仍然是個令人討厭的傢伙,霍爾頓還是要求他能和自己多呆一會兒。喝得酩酊大醉,霍爾頓走出酒吧後,被冷風一吹,他的頭髮都結了冰。他想到自己也許會因此患肺炎死去,永遠見不着妹妹菲芯了,決定冒險回家和她訣別。
霍爾頓偷偷回到家裡,幸好父母都出去玩了。他叫醒菲芯,向她訴說了自己的苦悶和理想。他對妹妹說,他將來要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一個俗人的諸天影視之旅》《重回年代趕海打獵》《替嫁多年後》《重生八零:離婚後被軍少寵上天》《重生成陰鷙太子的心尖寵》《我逃了龍傲天他媽媽的婚》《全民求生,但我血條不見了》【筆趣閣】《北宋穿越指南》《國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