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1. 繁體小說網
  2. 其他小說
  3. 啟迪世界的100部文學作品(下)
  4. 81.《子夜》:反映中國社會現實的當代中國名作
設定

81.《子夜》:反映中國社會現實的當代中國名作

《啟迪世界的100部文學作品(下)》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81.《子夜》:反映中國社會現實的當代中國名作

〔中國〕茅盾

【作者簡介】

茅盾(1896~1981年),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1927年始用主要筆名「茅盾」,是我國現代進步文化的先驅者,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文學評論家。1919年在「五四」運動感召下專註於文學,陸續翻譯介紹大量的外國文學作品,1920年參加上海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革命運動,此後擔任《小說月報》的主編。1930年加入「左聯」。1932年後,陸續完成主要代表作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和《春蠶》、《秋收》、《殘冬》等三篇合成的《農村三部曲》及有關創作法研究等重要論著。解放後任文化部長,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

【背景介紹】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1933年1月出版。作品以1930年的上海為背景,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初期,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社會現實。

1930年前後的文化界,曾就中國社會性質問題,展開激烈論戰。在1927年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絞殺了大革命後,中國的社會性質並未改變,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也未完成,只是新軍閥統治代替了舊軍閥統治;同時領導革命的共產黨,建立了新生的紅色政權。但思想界、文化界的一些人,卻歪曲了資產階級軟弱為特點的中國社會性質,而且由此必然導致民主革命就該取消的結論,因此當時受到黨內外進步力量的反擊。《子夜》便是這場鬥爭在文學創作上的偉大產物。茅盾曾說「這樣一部小說,當然提出了許多問題,但我所要回答的,只是一個問題,即中國沒有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在帝國主義的壓迫下,是更加殖民化了」。

在黎明前的「子夜」,正確認識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這是一個極其重大的革命問題。茅盾的《子夜》整個作品充滿了時代氣氛,正如書名所寫的是最黑暗的子夜時分,它同時預示着黎明即將到來,革命是不可避免的,表現了革命必然向前發展的歷史趨勢。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戈丹,千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