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1. 繁體小說網
  2. 其他小說
  3. 啟迪世界的100部文學作品(下)
  4. 76.《吶喊》:喚醒愚弱國民覺悟的新文化文學
設定

76.《吶喊》:喚醒愚弱國民覺悟的新文化文學

《啟迪世界的100部文學作品(下)》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76.《吶喊》:喚醒愚弱國民覺悟的新文化文學

〔中國〕魯迅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沒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901年12月魯迅從礦路學堂畢業,懷着「救國救民」的信念決定去日本留學。次年1月入東京弘文書院學習。但嚴酷的現實使他醒悟到改變「愚弱的國民」的精神尤為重要。於是棄醫從文,立志以文藝來喚起民眾。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魯迅熱情地支持這一革命。1912年1月,應孫中山領導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的邀請,魯迅赴南京教育部任職,後隨部遷往北京。

魯迅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旗手,是中國現代文化史上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作品一向以思想的深刻、藝術的成熟、態度的堅決而著稱文壇。他的創作是中國文學的一筆寶貴財富。

【背景介紹】

《吶喊》作於1918年至1924年間。這個時期正是「五四」新文化運動蓬勃開展的歷史時期。「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在較之「洋務派」、「維新派」更高的歷史層面上,更全面、更深刻地對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進行歷史反思並進而建設中國現代文化的一次偉大的文化運動,是中國的一次大規模的反封建思想運動。其核心是反對舊文化、提倡新文化、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魯迅的《吶喊》正集中體現了這場文化革命的要求和歷史特徵。作者創作小說意在描寫「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並為新文化運動「吶喊」。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封建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的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並成為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

【內容概述】

《吶喊》是魯迅的第一個小說集。在這個集子里,收集了魯迅從1918至1922年間創作的幾篇小說(原有15篇,後抽出《不周山》一篇,成14篇),它們是《狂人日記》、《孔乙己》、《葯》、《明天》、《一件小事》、《頭髮的故事》、《風波》、《故鄉》、《阿Q正傳》、《端午節》、《白光》、《兔和貓》、《鴨的喜劇》、《社戲》。把它取名為《吶喊》,意思是給革命者吶喊助威,使他們不憚於前驅。

《狂人日記》是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它通過對一個患迫害狂症的精神病人的狂言狂行狂思狂想的描繪,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宗法制度和禮教的吃人本質。《狂人日記》在表現反封建、反禮教的主題時,還寄予着深廣的憂憤。魯迅清醒地認識到孔孟之道對青少年一代的思想毒害,因此在小說結尾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筆趣閣】【混混中文網】《科研從博士生開始》【翠微居】《我回到家鄉種地的日子》《天命之上》《賊天子》《致命打擊:槍火遊俠傭兵路》《我有存款一萬億》《陣問長生

戈丹,千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