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丹,千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70.《約翰·克里斯朵夫》:被譽為「長篇敘事詩」的最高貴小說
〔法國〕羅曼·羅蘭
【作者簡介】
羅曼·羅蘭(1866~1944年),法國著名進步作家、音樂學家、社會活動家,世界著名的反戰主義戰士。出生於一個小職員家庭。他自幼受家庭氛圍熏陶,酷愛音樂。1882年,全家移居巴黎,1886年考入巴黎高等師範學院,並以一篇關於意大利歌劇起源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他曾任藝術史、音樂史教授,早期從事戲劇創作,著作有《約翰·克里斯朵夫》、《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母與子》等,獲得191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背景介紹】
《約翰·克利斯朵夫》從構思到創作完成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根據作者本人在《青年時代的回憶錄》中的記述,作者從1890年左右就開始醞釀、構思這部著作,他自稱創作這部小說的目的是為了向「充滿虛榮心的市場」報仇,完成他早期希望在「人民戲劇」中實現的醒世願望。這部小說問世後受到極大的歡迎。1946年,由傅雷先生翻譯的中文譯本在中國出版,出現讀者在印刷廠門前排隊購買的奇蹟,足見這本書在中國讀者心目中的地位。
【內容概述】
作品主人公約翰·克里斯朵夫出生在德國萊茵河畔一座小城,他們家是一個受人尊敬的音樂世家,祖父曾是王府樂隊的指揮,有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思想,做廚娘的母親膽小善良,父親卻經常酗酒,以至家境逐步敗落。小克里斯朵夫長相醜陋,但受到祖父的喜愛。祖父送他一架舊鋼琴,還帶他到劇場欣賞歌劇,引起了他對音樂的興趣。父親發現了他的這個愛好,想作為他的一個特長,作為將來向上爬的手段,於是天天用戒尺逼他練琴。克里斯朵夫在父親嚴格管教下學習音樂。他對音樂厭惡透頂的同時,內心已被音樂佔據,他不由自主地愛上音樂,並要把一生都獻給這個凝聚自己所有喜怒哀樂的藝術。
祖父留心把孫子隨時哼唱的曲譜整理起來,獻給公爵讓克里斯朵夫彈奏。大公爵誇這個6歲孩子是「再世莫扎特」。從那以後,他受到莫大的鼓舞,開始有意識地彈琴作曲,這讓祖父大為欣慰。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