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丹,千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35.《普希金詩選》:一部映照俄羅斯歷史的生動長卷
〔俄國〕亞歷山大·普希金
【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普希金(1799~1837年),19世紀俄國的偉大詩人。他出生在莫斯科一個古老貴族家庭。1817年普希金從皇村學校畢業後在外交部任職。這一期間,他寫下了《自由頌》、《致恰阿達耶夫》、《鄉村》等歌頌自由的詩篇,在社會各階層中流傳,引起極大反響。1831年2月,普希金和莫斯科一位19歲的少女娜·尼·岡察羅娃結婚,隨後遷居彼得堡。法國公使館流氓丹特士在公開場合無恥地追求普希金的妻子,詩人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與丹特士決鬥。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在決鬥中身負重傷,兩天之後與世長辭。
【背景介紹】
19世紀初期,在歐洲東部的俄羅斯帝國,無論在社會政治或文學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後,資產階級民主思想逐漸傳入這個沙皇專制和農奴制度的國家,引起俄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深遠地影響了俄國人民的解放運動。1825年的十二月黨人起義,標誌着俄國貴族革命的開始。起義失敗後,沙皇尼古拉一世實行殘酷的恐怖統治,扼殺一切民主力量,瘋狂地鎮壓人民的反抗。這種形勢不能不引起關心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普希金的憂慮。於是,他把自己的眼光轉向了歷史,力圖從歷史經驗中找到解決社會現實矛盾的鑰匙,這是他創作的社會基礎。
普希金一生的創作,就是十九世紀最初幾十年間俄羅斯社會前進運動的形象的歷史,是一幅映照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生動的長卷。
【內容概述】
《普希金詩選》寫就了一部俄國社會的發展歷史。寫於1817年的《自由頌》是在一位十二月革命黨人的家裡完成的。詩人希望專制制度早日結束它的罪惡統治,作為一個偉大的自由主義者,他在詩中猛烈地抨擊農奴制度和沙皇統治階級的醜惡,表達了對自由的熱烈呼喚,它鮮明地表露了詩人的政治立場,是他的自由宣言。正是這首詩激起了無數革命者的昂揚鬥志,也震驚了沙皇,使統治者們望而生畏。
普希金詩歌中的另外一個主要內容是對生活的歌頌和對人生感受的記錄。年輕的詩人具有對生活的美好憧憬和不懈追求,展現了年輕人的天性,但是他同樣歷經坎坷,對愛情、對生活、對人生充滿了智慧的觀察眼光和獨到體驗。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青仙問道》《當醫生遇到法醫後》《回到84,成了喬丹一生之敵!》【檸檬小說網】《華娛調教師》《吞噬星空2起源大陸我吃西紅柿》《疫病之上》《古代農家養娃種田日常》《穿書後成了狼孩》《小殭屍也想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