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聊齋志異》:以談鬼說狐批判現實的文學名著
〔中國〕蒲松齡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年),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十九歲時,連續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中秀才。他熱衷功名,但始終沒有考中舉人,直到七十二歲時才援例補了一個歲貢生。幾十年間都以在縉紳人家坐館為生,教富家子弟讀書,代寫書札文稿。他從小「喜人談鬼」,搜集怪異故事,積累很多,又融進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思想感情進行創作。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春,他將已作成的篇章結集成冊,定名為《聊齋志異》。此後,他仍然執着地寫作,直到年逾花甲,才逐漸擱筆。《聊齋志異》傾注了蒲松齡大半生的心血,是一部「孤憤」之作。除《聊齋志異》外,蒲松齡還有文集四卷,詩集六卷。
【背景介紹】
《聊齋志異》取材廣泛,想像豐富,雖然情節曲折多變,但它敘述周密、構思奇妙,且意境瑰麗,「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藝術風格獨特。
《聊齋志異》中作者對人物的刻畫十分成功。它談鬼說狐,寫仙描神,百幻並作,無奇不有,展示出一個個神奇莫測的迷人境界。這些想像,大大增強了故事情節的感染力。
《聊齋志異》的語言很有特色。作者創造性地運用了古代的文學語言,同時又大量提煉和融匯進了當時的方言俗語,從而形成了一種既典雅俏麗又生動活潑的語言風格。無論是抒情寫景,還是敘事狀物,都繪聲繪色、多彩多姿,顯出深厚的文化功底。人物語言雅中有俗,俗中見雅,雅俗結合,更生動活脫,諧謔有趣。只是古語過多,增加了讀者的困難。至於書中短篇,文字雖不似長篇出色,然敘事簡潔明快、下筆文雅、清新,使讀者百看不厭。
【內容概述】
《聊齋志異》約包括500篇小說。它的故事來源也非常廣泛,或出自作者的親身見聞和離奇的想像,或借鑒於過去的題材,或采啟民間傳說,或為作者自己的虛構。有些故事,雖有模擬的痕迹,但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和生活經驗,推陳出新,使這些故事的內容更加豐滿。
《聊齋志異》一書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腐敗、官貪吏虐、豪強橫行、生靈塗炭,都在《聊齋志異》中有所反映,揭示了人民痛苦生活的原因主要來自貪官污吏。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檸檬小說網】《仙子,請聽我解釋》《在反派出生前(快穿)》《遊戲搞到一個億》《歲歲平安》《劍閣聞鈴》【奇書小說網】《養生籃球,從啃老湖人F4開始》《修仙:我在現代留過學》【大閑人小說】
繁體小說網【ftxs.net】第一時間更新《啟迪世界的100部文學作品(上)》最新章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