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丹,千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10.《西廂記》:開創中國戲曲史的傳世之作
〔中國〕王實甫
【作者簡介】
王實甫(生卒年代不詳),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活動的年代大約與關漢卿相距不遠。大約在元成宗元貞、大德(1295~1307年)前後,至少活了六十歲。早年做過官,後來隱退,經常出入於勾欄瓦舍之中。他創作的雜劇計有十四種,其中完整地保存下來的有《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四丞相高會麗春堂》、《呂蒙正風雪破窯記》;僅存一折曲文有《飯茶船》、《芙蓉亭》;他也作散曲,但流傳下來的極少。王實甫的雜劇多寫反封建禮教的愛情題材,在歷史上起過一定的進步作用。他善於提煉文句,長於細膩多致的描繪,所寫曲文典雅清麗,有詩一般的意境。故能在雜劇中自成一家,與關漢卿分別開創了中國戲曲史上文采和本色兩個重要流派。
【背景介紹】
戲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時代,原始歌舞就是戲曲的萌芽狀態。元雜劇的直接源頭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從宋到金的說唱藝術「諸宮調」,一是從宋到金的以調笑為主的短劇宋雜劇和金院本。
元雜劇是直接繼承金院本,又糅合了諸宮調的多種特點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表現手法。元雜劇已經成為具有完備的文學劇本、嚴格的表演形式、完整而豐富的內容的成熟戲劇。在體制方面,元雜劇有如下基本特點:結構方面,一般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為一本,來表演一種劇目;少數劇目是多本的,楔子可以沒有,也可以用到兩三個;唱詞和演唱方面,元雜劇的核心部分是唱詞,每一折用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組成,並一韻到底,四折可以選用四種不同的宮調。
【內容概述】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筆趣火】《黃昏分界》《重生1982搞漁場》《預支未來,修出個人間武聖!》《我的夢境可以撿到至寶》《美漫哥譚沒有蝙蝠俠》《武紀》《我是一顆武裝衞星》【三七書屋】【四九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