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尚,風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弗雷德里希·凱庫勒:分子結構的破譯者
在化學的歷史上,充滿着許多傳奇故事。一個又一個的自然之謎,在化學家的頭腦中長期思考,有時會以哈密頓發現「四元數」一樣的靈感閃現在眼前。
苯是一種特別有實用價值的物質,它是芳香族的化合物。人們在19世紀中葉提煉煤焦油時發現了這種物質。
那麼它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它的結構如何?它的反應怎樣?
這一系列的謎有待人們去揭開。可是這時人們發現事情沒有這麼簡單。研究苯是有機化學的領域,那麼有機化學的發展是個什麼狀況呢?
維勒和李比希是有機化學的創始人。維勒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尿素的人,他打破了無機物和有機物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
但是就在1835年,維勒放棄了自己的有機化學研究,他對自己的老師貝采留斯說:「有機化學的研究使人異常恐懼,舉步維艱。有機化學的領地是原始森林,但是這片森林面目猙獰而陰暗,荊棘叢生,毒蛇猛獸無處不在,無處不有,讓人無法進入,甚至都跑不出去。有機化學的研究太可怕了!」
這是維勒作為先行者對後來者的警告。在困難面前,維勒退卻了。他的朋友、真正的有機化學領域之父李比希,在困難面前毫不退縮,奮然前行。
繼李比希之後,許多化學家前赴後繼,建立了有機化學領域內的一個又一個基礎理論,這些都成為後來者前進的基石。
李比希研究了有機化合物的分子結構,把拉瓦錫、貝采留斯等人的原子團思想得以發展完善;法國化學家提出了有機化合物的同系列概念並且提出一種分類法,依照這種分類方法,可以發現很多未知的化合物。
德國人霍夫曼以及英國科學家威廉遜進一步加以分類,把已知的有機化合物分為水、氫、氯化氫、氨四種類型,這樣使有機化合物得到了系統整理。英國人弗蘭克林提出有機化合物的原子價,德國化學家肖萊馬解釋了同分異構的產生。
這些成就都是勇敢和堅持不懈的人才能取得的。
其中要提到一名早期的勝利者,他就是1847年出生的德國化學家弗雷德里希·凱庫勒。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