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1. 繁體小說網
  2. 其他小說
  3. 政治故事與趣味
  4. 三絕畫家顧愷之
設定

三絕畫家顧愷之

《政治故事與趣味》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三絕畫家顧愷之

顧愷之是我國東晉時期最負盛名的大畫家,字長康,小名叫虎頭,出生於公元345年前後,生長在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的晉陵無錫(今江蘇省無錫市)。他的家庭十分富有,祖父和父親都做過東晉的大官。顧愷之少年時代就受到了良好教育。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請人教他讀書、寫字,稍大一些,就教他寫文章、做詩。他十多歲時寫過一篇有影響的《箏賦》,許多人誇他的《箏賦》可與晉著名詩人嵇康的《琴賦》相比,他有自知之明,沒在讚揚聲中飄飄然。隨着年齡的增長,顧愷之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覺得家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很美,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於是,他拜了大畫家衞協為師,進步特快,不久畫技超過了老師。到十八歲時,他已經技壓群雄了。

在不知不覺中,顧愷之長成了青年,他在當時很有權勢的大司馬桓溫手下做了一名「大司馬參軍」。由於他聰明機敏,很受恆溫器重。也就在這個時期,因為公務,顧愷之到過許多地方,如四川、湖南、江蘇、浙江等地,飽覽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大自然的壯美遼闊、山川景色的風光旖旎陶醉了他,更增添了他把美麗的自然風光繪入畫中的興趣和決心。

顧愷之畫人物像大部分以日常生活為主要題材,非常注意傳達人物的神情。據說,他畫人物像時,從來都是把所有的地方都畫好後最後才畫眼睛,甚至有時畫好的人物都好幾年了,也不畫眼珠子。他認為:人的身體的其他部分畫得美一些或丑一些都不十分要緊,要能夠傳達人的精神面貌,真正畫得很像,關鍵全在這眼睛上。

顧愷之不但注重畫人物的眼睛,也十分注意人物形象本身的特點,人物的性格、神態。相傳有一次,他為朋友裴楷畫像,裴楷的臉上有三根毫毛,一般人為求好看,決不會把這毫毛畫上,而顧愷之卻形象地把這三根毛畫了出來,這就使得裴楷的面目特徵十分鮮明。還有一次,他為朋友謝鯤畫像,把謝鯤畫在了岩石中,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畫,他說:「謝鯤喜歡遊山玩水,這樣的人應該把他畫在山石之間。」又有一次,顧愷之給一位一隻眼睛有殘疾的朋友殷仲堪畫像,為使畫上人物的病眼得到很好的掩飾而又不失真,他就用飛白(枯筆露出的線條)指在病眼上,這在當時是一種新的繪畫手法。

顧愷之受老師衞協的影響很深,但又有所發揮和創造。雖然他以畫人物肖像為主,但也畫了許多神仙、佛像、禽獸、山水等。尤其在山水畫方面最富有創造性。在我國晉代以前,畫家一般是不單獨畫山水畫的,山水只是作為人物的襯影。顧愷之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他以山水為主題作畫,開創畫史上山水畫的先河。顧愷之一生的創作很多,流傳下來的有摹本《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洛神賦圖》以三國時代曹植的名篇《洛神賦》為題材,用具體生動的形象完整表現了賦的內容。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馮志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