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寶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5拋棄清心寡欲,敢於大膽追求
古人曾經大力提倡和推崇過「清心寡欲」,從莊子的虛無主義,到老子的「無為而治」,從儒教的「重義輕利」,到佛教的「四大皆空」,無不要求人們放棄追求和進取的雄心。這些東西結合到一起,構成了「清心寡欲」的深刻而又久遠的思想淵源。
古人修身養性,常把「清心寡欲」奉為信條之一;懷才不遇的文人墨客,也常以「清心寡欲」來平息意中不平,沖淡心中失意。至於封建社會小農經濟制度下的舊式農民,則更要時常用「清心寡欲」來進行可憐的自我安慰和自我麻醉。貧窮把舊式農民的願望壓制到最低的生理限度,愚昧使他們無所求,封建專制更使他們不敢有所求。他們無力同自己的命運抗爭,一小塊土地便是永恆的樂園。如果風調雨順,那是上天的恩賜;一旦徭輕賦薄,則更是皇家的仁慈。「清心寡欲」不僅使他們在最低生理限度的生活下,獲得一點點可憐的歡樂和慰藉,而且在封建專制統治下,也是他們避免遭禍的一種武器。凡事知足、隨遇而安以至逆來順受,是封建專制時代所要求的道德規範。而一切與之相反的思想、行為,都被視為「大逆不道」,對古聖賢之言稍有微辭,就是「異端邪說」。因此,舊式農民有着十足的膽小怕事心理,一代接一代的長輩們,無不以「清心寡欲」、「知足常樂」訓誡和管教後輩。就這樣,統治階級的大力推崇,文人墨客的渲染稱頌,加之平民百姓世代相傳的「祖宗遺訓」,竟使得「清心寡欲」久相流傳而不息,並隨着歷史長河的流逝而深刻地浸透到民族心理素質之中,達到了「刻骨銘心」的程度。
當然,「清心寡欲」未必就是惡德。對於那些貪得無厭、利欲熏心的人來說,「清心寡欲」不啻為一副有效的良藥。清心寡欲,能使想入非非者現實一些,使貪婪之徒清廉一些,使牢騷滿腹、常懷不平的人心情平靜一些。對這部分人來說,確實有必要提倡一下「清心寡欲」。但是,對於多數人來說,卻很難說「清心寡欲」是一種美德,它的本質是消極的、保守的,沒有出息的。清心寡欲就意味着放棄追求和進取,意味着停滯、守舊和無所作為。它只有過去,沒有未來,只有活着的動機,沒有生活的激情。它是希望的泯滅,進取動力的乾涸和社會活力的衰竭。如果,現代青年都來「清心寡欲」,人人無遠大志向和追求,那麼,我們的民族就將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黎明小說】《誰讓他修仙的!》《末世第一狠人》《科研從博士生開始》《回到84,成了喬丹一生之敵!》《紅樓之平陽賦》【好看書吧】《文明之萬象王座》【贅婿小說】【小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