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衞星上天
火箭技術發展到20世紀50年代,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平,一些西方火箭專家們開始考慮,是否可以為即將來臨的「國際地球物理年」(1957年7月~1958年12月)發射一顆衞星,以獲得更多的研究成果。美國政府經過慎重考慮,於1955年7月29日正式宣布,要為此而努力。不久,蘇聯也發表了類似的聲明——只是當時西方世界幾乎沒有人把這件事當真。
事實上,前蘇聯的確加快了步伐。1956年末,前蘇聯獲悉美國已於9月間進行了運載火箭的試驗。為了趕在美國之前,前蘇聯政府決定推遲原來在國際地球物理年的發射衞星的計劃,而改為搶先發射兩顆簡易衞星。為此,衞星只攜帶最簡單的儀器。
1957年10月4日,一切準備就緒,位於鹹海附近的拜科努爾發射場上豎起了一個龐然大物。22時許,一個號手吹響了人類向太空進軍的軍號,28分34秒、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冉冉升起,並順利進入繞地球的軌道,它離地面最近和最遠處分別為215千米及947千米,繞轉的周期為96.2分鐘。
「衞星1號」呈球狀,外徑58厘米,重83.6千克,相當於一個彪形大漢的體重,兩個鋁合金的半球殼依靠橡膠體密封接合。儘管它總共壽命只有102天(其中的無線電設備僅工作了24天),於1958年1月14日墜入稠密的大氣層而被焚毀,科學價值相當有限(有人評價它只是一台無線發報機加一支溫度計)。但在世界上引起的轟動和震驚卻是無與倫比的。世界各國的主要報刊無不以最醒目的標題作了最快的報道。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