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1. 繁體小說網
  2. 其他小說
  3. 戰列艦與巡洋艦傳奇
  4. 第四十節 德國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
設定

第四十節 德國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

馮化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四十節德國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

簡介

歐根親王號,1945年,當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曾經煊赫一時的德國海軍已經變得虛弱無比,可以使用的大型水面艦隻只剩下以「打不死」著稱的「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這艘「幸運戰艦」目睹了納粹第三帝國從興盛到滅亡全過程,雖然其服役生涯中從未單獨擊沉過一艘敵艦,但它一次次遭遇險境又一次次幸運逃脫,堪稱納粹海軍中最富傳奇色彩的軍艦。

大事年表

歐根親王號1936年4月23日在基爾市克虜伯日耳曼尼亞船廠開工,1938年8月22日下水,1940年8月1日完工服役。

1941年4月參加「萊茵演習」行動,5月24日與「俾斯麥」號戰列艦一起參加了著名的丹麥海峽海戰,先後擊中英國皇家海軍「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和「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

1945年在哥本哈根向英軍投降;戰後賠償給美國,後轉入美國海軍服役。

1946年7月1日和25日兩次參加原子彈試驗,未沉沒;12月22日,在拖往誇賈林環礁埃努布吉礁的途中觸礁沉沒。

基本數據

艦全長:212.5米,艦全寬:21.3米,吃水:5.83米,標準排水量:14247噸,滿載排水量:18500噸。動力裝置:3x葉輪機、12x鍋爐,軸數:3軸,動力輸出:97821千瓦,航速:32.5節,續航力:6500海里17/節,主炮:4座雙聯裝60倍徑203毫米主炮,防空兵器:6座雙聯裝105毫米防空炮,6座雙聯裝37毫米防空炮,8門20毫米機關炮,魚雷:4座三聯裝533魚雷發射管,艦載飛機:4架阿拉多196(Ar—196)式水上飛機,艦員:1760人。

建造與命名

一戰的失敗讓德國人喪失了絕大部分軍事力量,海軍的損失尤其慘重,數十艘大型戰艦無一倖存,德國海軍變成了一支純粹的「岸防海軍」。但軍方並沒有死心,而是一直試圖重建德國海軍昔日的輝煌。「埃姆登」號輕巡洋艦揭開了海軍重建的序幕,之後德國陸續建造了一批輕巡洋艦以及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

但海軍總司令雷德爾並不滿足於現有的成績,參加過日得蘭海戰的他夢想重振德國海軍一戰時的雄風。於是,30年代初,儘管《凡爾賽條約》明文禁止,德國海軍仍開始悄悄地考慮建造重巡洋艦的可能性。

1933年希特拉上台後,對雷德爾的擴軍計劃大加支持。受此鼓舞的海軍幾乎立即開始為建造大型軍艦做準備:1934年,海軍參謀部與克虜伯公司簽訂了製造380毫米和203毫米艦炮及雙聯裝炮塔的合同。

其中,380毫米艦炮和炮塔為設計中的俾斯麥級戰列艦準備,而203毫米炮則將安裝到設計中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上。「歐根親王」號就是希佩爾海軍上將級的三號艦。

1935年6月18日,《英德海軍條約》的簽訂,更為德國海軍建造大型艦隻大開方便之門。7月9日,德國政府宣布了一項龐大的造艦計劃:兩艘戰列巡洋艦、兩艘重巡洋艦、十六艘驅逐艦和二十八艘潛艇。其中第一艘重巡洋艦「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已於三天前在漢堡的布洛姆·福士船廠開工;

當年8月15日,二號艦「布呂歇爾」號在基爾的德意志船廠開工。1936年4月23日,追加建造的三號艦上了同在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的船台。

該級重巡洋艦都是以德國歷史上的名將命名,三號艦的命名自然也要遵循這一原則。1938年3月,德國吞併了奧地利,為了強調德奧兩國的歷史淵源,粉飾自己的侵略行為,納粹政府決定選擇一位奧地利將軍來命名將於當年下水的重巡洋艦。海軍史學家想起了19世紀奧地利海軍和普魯士海軍的緊密聯繫:那時,奧地利和普魯士是德意志諸邦中僅有的兩個擁有海軍的公國。

在1864年的普魯士—丹麥戰爭中,兩國海軍組成聯合艦隊,在奧地利海軍准將特蓋特霍夫指揮下共同作戰,並於當年5月9日在赫爾戈蘭海戰中擊敗丹麥海軍,海軍上將威廉·馮·特蓋特霍夫自然成為命名該艦的第一選擇。但考慮到同樣作為利薩海戰的指揮者,用特蓋特霍夫來命名一艘德國軍艦可能會傷害軸心國盟友意大利的感情,這一方案被放棄,納粹政府選擇了同樣出自奧地利的名將歐根親王來為這艘重巡洋艦命名。

1938年8月22日,重巡洋艦J在基爾下水,正式命名為「歐根親王」號。前奧匈帝國海軍上將、匈牙利攝政霍爾蒂的妻子瑪格達·馮·霍爾蒂參加了下水和命名儀式,並為這艘重巡洋艦打碎了酒瓶。

「歐根親王」號從船廠里就開始了它的傳奇經歷:1939年8月,蘇聯尋求德國在海軍方面的幫助,提出購買德國正在建造中的三艘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歐根親王」號、「塞德利茨」號和「呂佐夫」號,「歐根親王」號面臨第一次考驗。但從一開始就準備進攻蘇聯的希特拉當然不會允許加強蘇聯紅海軍力量的情況出現,於是三艘戰艦中完成度最低的「呂佐夫」號被同意出售給蘇聯。「歐根親王」號也得以避免成為蘇聯紅海軍「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重巡洋艦,但也就此繼續它不幸而又幸運的一生。

歷任艦長

赫爾穆特·布林克曼,1940年8月1日—1942年8月1日。

韋爾海姆·貝克,1942年8月1日—1942年10月8日。

埃里希·沃斯,1942年10月8日—1943年2月28日。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