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知的生物科技-馮志遠》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克隆綿羊「多利」的誕生
1996年7月,在英國蘇格蘭愛丁堡市郊外的一個羊圈中,隨着一陣陣「咩咩」的叫聲,一隻惹人喜愛的小綿羊落地了。儘管主人立即給它命名為「多利」,然而,對它的降臨訊息,主人卻保持了約有7個月的沉默,因此世人對它一無所知。直到給「多利」辦完必要的登記手續———專利申請後的1997年2月23日,主人才對外宣布:「多利」是世界上首次採用一頭6歲成年母綿羊已完全分化成熟的乳腺細胞無性繁殖成功的小綿羊。它的主人就是英國羅斯林研究所以伊恩·維爾穆特和基思·坎貝爾為首的研究小組。這一消息不脛而走,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成為近年來最具轟動效果的一項科學研究成果。
眾所周知,在正常情況下,哺乳動物是以受精卵胎生的方式繁衍後代的。其中,卵子與精子結合成為受精卵是哺乳動物繁衍後代的第一個重要的環節。然而,克隆綿羊「多利」卻是沒有經過精子、卵子結合這個關鍵環節而得以誕生的。
更確切地說,克隆綿羊「多利」沒有父親,卻有3個母親。它誕生的過程是這樣的: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首先從一頭產於芬蘭的成年多塞特母綿羊的乳腺中取出一個本身並沒有繁殖功能的普通細胞,將該細胞的細胞核分離出來備用。然後,他們從一頭蘇格蘭黑面母綿羊的卵巢內取出一個未受精的卵細胞,將這隻羊卵細胞的細胞核取出,並換上從第一頭母綿羊乳腺細胞中分離出來的細胞核,再將這個已被「調包」的卵細胞在電火花的作用下激活,使其開始像正常受精卵一樣進行細胞分裂。這個卵細胞經過分裂形成胚胎後,再將它移植到另一頭蘇格蘭黑面母綿羊的子宮內,使其進行正常的胚胎髮育。這第三頭綿羊經過正常的妊娠後產下了「多利」。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馮志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