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1. 繁體小說網
  2. 其他小說
  3. 季羨林全集(第三卷·散文三)
  4.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學
設定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學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學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學」,多少年來我曾反覆思考過這個問題。我曾一度得到兩個截然相反的答案:一個是最好不要再上大學,「知識越多越反動」,我實在心有餘悸。一個是仍然要上,而且偏偏還要學現在學的這一套。後一個想法最終佔了上風,一直到現在。

我為什麼還要上大學而又偏偏要學現在這一套呢?沒有什麼堂皇的理由。我只不過覺得,我走過的這一條道路,對己,對人,都還有點好處而已。我搞的這一套東西,對普通人來說,簡直像天書,似乎無利於國計民生。然而世界上所有的科技先進國家,都有梵文、巴利文以及佛教經典的研究,而且取得了輝煌的成績。這一套冷僻的東西與先進的科學技術之間,真似乎有某種聯繫。其中消息耐人尋味。

我們不是提出了弘揚祖國優秀文化,發揚愛國主義嗎?這一套天書確實能同這兩句口號掛上鈎,我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日本梵文研究的泰斗中村元博士在給我的散文集日譯本《中國知識人的精神史》寫的序中說到,中國的南亞研究原來是相當落後的。可是近幾年來,突然出現了一批中年專家,寫出了一些水平較高的作品,讓日本學者有「攻其不備」之感。這是幾句非常有意思的話。實際上,中國梵學學者同日本同行們的關係是十分友好的。我們一沒有「攻」,二沒有爭,只有坐在冷板凳上辛苦耕耘。有了一點成績,日本學者看在眼裡,想在心裏,覺得過去對中國南亞研究的評價過時了。我覺得,這裏面既包含着「弘揚」,也包含着「發揚」。怎麼能說,我們這一套無補於國計民生呢?

話說遠了,還是回來談我們的本題。

我的大學生活是比較長的:在中國念了四年,在德國哥廷根大學又念了五年,才獲得學位。我在上面所說的「這一套」就是在國外學到的。我在國內時,對「這一套」就有興趣。但苦無機會。到了哥廷根大學,終於找到了機會,我簡直如魚得水,到現在已經堅持學習了將近六十年。如果馬克思不急於召喚我,我還要堅持學下去的。

如果想讓我談一談在上大學期間我收穫最大的是什麼,那是並不困難的。在德國學習期間有兩件事情是我畢生難忘的,這兩件事都與我的博士論文有關聯。

我想有必要在這裏先談一談德國的與博士論文有關的制度。當我在德國學習的時候,德國並沒有規定學習的年限。只要你有錢,你可以無限期地學習下去。德國有一個詞兒是別的國家沒有的,這就是「永恆的大學生」。德國大學沒有空洞的「畢業」這個概念,只有博士論文寫成,口試通過,拿到博士學位,這才算是畢了業。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繁體小說網【ftxs.net】第一時間更新《季羨林全集(第三卷·散文三)》最新章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