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1. 繁體小說網
  2. 其他小說
  3. 四大強女人:她們的天空沒有簡單二字
  4. 第二節 強者安息是最簡單的安寧
設定

第二節 強者安息是最簡單的安寧

繁體小說網【ftxs.net】第一時間更新《四大強女人:她們的天空沒有簡單二字》最新章節。

第二節

強者安息是最簡單的安寧

一個時代的結束,伴隨的是一次巨大的改變,猶如中國古話所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確,即便呂后、武則天、孝庄和慈禧在生前取得了無比的輝煌,文治武功也好,隻手遮天也罷,她們配得上強者的稱號,她們開闢了屬於自己的紀元,甚至改變了歷史,但是離開人世之後的她們,遭受到的待遇卻千差萬別。

呂后生前榮光,但是死後就沒有這麼榮光了,不過她的不幸運和她的貪婪不可分割。高後八年(前180年),呂后病情危急,即便在這個時候她也沒有忘記鞏固呂氏天下,在她的眼裡,呂氏天下勢力尚且單薄,一旦自己離開人世,很有可能苦心經營的呂氏天下會被顛覆,所以病危中的呂后任命侄子趙王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呂王產統領南軍。事實上,高帝在平定天下之後,就和大臣們訂立了盟約,「非劉氏宗族稱王,天下共誅之」,呂后聰明,料得自己去世之後,發生兵變在所難免,所以想要盡量夯實自己打下的基業,不過她沒有來得及完成自己的政治計劃,就在公元前180年八月病死,終年六十二歲。雖然呂后死後得以和漢高祖合葬,雖然呂后死後留下詔賜給各諸侯黃金千斤,雖然呂后死後大赦天下,但是這些舉動都沒有換來安寧。其死後漢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日益激化,流血鬥爭一觸即發。後,齊王劉襄率先發難,陳平、周勃積極響應,眾人群起殺諸呂,呂氏天下土崩瓦解。

呂后是悲哀的,雖然她善於心計,卻無法料得生後之事,算計了一輩子,卻換不來生後的安寧。不過看完慈禧死後的遭遇,會發現呂后的遭遇真的是小巫大巫了。

比起呂后的悲哀,武則天的離世就充滿着另外一種神秘的色彩。估計到過陝西乾縣的人都想到武則天的「無字碑」前去走一走,看看這個改變了中國歷史,在輝煌的唐朝颳起一股「武氏」旋風的女人,到底是如何通過「無字」的方式訴說她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她對功過的詮釋。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在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敬暉、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人聯合發動的政變中退位,盛極一時的武氏王朝宣告結束,他們迎回了中宗,恢復了唐朝體制。該年十二月,武則天以八十二歲的高齡離開人世,遺詔省去了帝號,稱為「則天大聖皇后」。顯然,此時的武則天不再是武皇,而是皇后了。

去世之後的武則天雖然不再是皇帝,但是她同樣受到了該有的尊重,其和高宗合葬於位於陝西乾縣的乾陵。在這個極其迷信文字的女皇墓前高高豎着一塊無字碑,顯然對於武則天的功過已經無法用語言去形容了。歷史上對武則天褒貶不一,人活的時候說不清楚她的功過,那麼死後就留下一塊無字碑,讓後人去評說吧。

不過,我們倒是有必要看看武則天是如何確保自己身後事沒有問題的。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呂后還是慈禧她們費盡心思卻都沒有做到,她們在死後都遭遇了巨大的變革,就連自己的屍身都無法保全,而武則天則不一樣,她有周全的計劃使得自己的陵墓能夠保全。

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合葬在古城西安西北方向80公里的乾陵,這對夫妻應該是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夫妻之一了,而乾陵也是中國僅有的兩個帝王合葬的墓地,其鑿開梁山建成,規模非常宏大。根據史料記載,李治在下葬的時候隨葬的物品價值就佔了全國總財政的三分之一;22年後,武則天在下葬的時候又將全國財政的三分之一的金銀珠寶以及名人字畫帶入了這裏。就算是藏有這麼多的珍寶,但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乾陵是唯一一個沒有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墓,清朝人梁蔚園感嘆說:「歷代山陵穿掘盡,如何此地獨能全?」

要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出了很多技術高超的盜墓大盜,但是乾陵卻能夠經歷上千年而安然無恙,這不得讓人感嘆。那麼守衞乾陵的人到底是誰?乾陵到底有多麼神秘,所以人都想知道這個問題。

要想探究清楚這個問題就需要從頭說起,當年唐高宗李治登基不久,就找到了唐朝開國年間的兩位奇人,一個是星相學家袁天罡,一個是專掌天文曆法的太史令李淳風,李治希望他們能夠找到一塊製造墓地的風水寶地。

袁天罡在接旨之後,走遍大江南北,遍訪名山大川,可始終都找不到合適的地方。而在一個夜晚,他發現遠處的一座山巒紫氣衝天,而其正好和北斗相交,袁天罡疾步奔向這座山巒,找准方位之後埋下一枚銅錢作為標記。

袁天罡接旨之後,同樣走訪了很多地方,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而在一個艷陽高照的中午,他沿渭水前行,一座奇特的石山出現在他的面前,李淳風從南朝北相望,發現這座山很像是一位少婦,李淳風火速上山,擺好八卦之後將髮針插入土中。

而讓人想不到的一幕出生了,他一針下去正好插在袁天罡埋下的那枚銅錢的錢眼裡,他們遍訪名山找到的居然是同一塊寶地,這就是梁山。之後武則天就將這塊地闢為丈夫的墓地,起名為「乾陵」。

當然上面的這個故事多少帶有一些杜撰的成分,但通過此可以看到李治對自己墓地的選擇的確非常重視,在其繼位不久之後就開始了這份工作。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做了34年皇帝的李治因病駕崩於東都洛陽,武則天按照他的遺願將他的屍體運往長安,以梁山主峰作為陵冢,在山腰鑿洞修建地下宮殿。等到22年之後,武則天也來到了這裏,和李治合葬於此。

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支持了武則天的葬禮,據說當時有十萬大軍抬着武則天從洛陽出發,陣勢非常浩大。

經過考古人員用現在先進的技術進行分析,認為乾陵遺址的規模非常宏大,其有內外兩重城牆,外城四邊長約380米。據說在乾陵中埋葬着500噸中的珍貴文物,而在史料中的確記載當時唐高宗臨終前命令將所有自己喜歡的字畫都要陪葬,其中就包括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

唐高宗在駕崩之後,武則天任命吏部尚書韋待價與韋泰真前往梁山營建乾陵,當時直接管理乾陵的人員就有120人之多,另外還有300餘人的守衞軍隊。在唐朝時期的乾陵曾經出現過短暫的繁榮景象,這裏共建造了378間房屋。到了五代之後因為連年的戰爭,關中一帶是千瘡百孔,乾陵一帶也遭遇了幾次浩劫,宋元年間,乾陵附近的樹木被大量砍伐,到了明代中期,乾陵的地面建築已經不復存在了,石刻也有了很多損壞。

到了明世宗嘉靖年間,關中地區發生了大地震,據《明史世宗本記》記載,「死者八十三萬有奇」。李治的墓碑在這一次地震中碎成了700多塊,而武則天的無字碑卻安然無恙。那個時候的乾陵地下建築不知道怎麼樣,但是地面建築已經滿目瘡痍,沒有人管理了。到了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才重新划出乾陵的保護範圍,建立標誌碑刻,對此處進行專門管理,可是之後爆發了鴉片戰爭,這裏又沒有人管理了。

到了1949年,曾經有一位學者來這裏考察乾陵,那個時候的乾陵已經人跡罕至,除了無字碑尚且安在之外,其他的石碑都已經倒地了,地面的乾陵已經非常破敗了,不過地下的寶藏卻安然無恙。

乾陵歷經了上千年的風霜,同時也抵禦了上千年數不盡的盜墓者,在史料中明確記載的乾陵盜掘事件就有17次,可是沒有一次成功。

在黃巢起義時,為了補充軍資,黃巢動用40萬將士挖掘乾陵,想要挖出其中的稀世珍寶,可是40萬大軍揮汗如雨地工作了數月,挖出了一條40餘米深的溝,但還是沒有找到乾陵的入口,當時在官兵追剿的情況下,黃巢沒有辦法只能撤退,現在在梁山主峰西側還能夠看到一條深溝,此被稱為「黃巢溝」,這就是當年盜墓不成留下來的。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天才一秒記住【繁體小說網】地址:ftxs.net,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