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三節
掌權時期的國家整體形勢
甄嬛屬於雍正時期,從歷史的角度出發,雖然當時邊疆尚有一些戰爭,但是整體上沒有什麼大問題,而前文也說過,畢竟這只是文學作品,在其中對國家形勢的講述不多,更多的是放在了後宮權力的爭奪上。
文學作品寫作有所重,有所輕,這是很正常的,但是真正的歷史卻容不得輕重之分,無論邊疆戰事,還是國家穩定等等都會托盤於紙上,都需要當局者去面對。
關於慈禧太后上文已經說過其就是一個陰謀家,甚至是一個賭徒,但是國家危亡,不能將所有的責任都歸咎於她。慈禧善於搞宮廷政變,善於奪取權力,但是她的一生還是做過一些好事的,就比如說她就非常支持洋務運動,而且對於成立天文算學館非常熱衷,研究天文和數學在我們現在看來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可是在那個時代的中國,能夠有人高瞻遠矚意識到此種研究的重要性,可見具有戰略眼光。
慈禧希望朝中的一些大臣,那些高級知識分子們都來學習天文和數學,但是這種破天荒的事情立即遭到了頑固派的強烈反對,在這種情況下,慈禧太后站出來通過口頭和書面的形式以皇上的名義發佈了十道諭旨。其中講到天文和數學是讀書人必須掌握的知識,不能將其看成是一種技巧,而且指出這件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還指出需要考試,以督促大家的學習。也正是因為慈禧的支持,使得天文算學館得以開館,而當時一些所謂的高級知識分子都能夠被送到館中進行學習西方近代科學。
慈禧還支持洋務運動,就算是現在也還有很多人在批判洋務運動,他們認為洋務運動只不過是為了讓軍事現代化,從而起到鎮壓人民起義的作用,而對外其是採取投降帝國主義舉動的。
顯然現在的這種看法並不正確。洋務運動實際上是要發展軍火工業,建立屬於自己的兵工廠,建立輪船製造廠,雖然其有軍事現代化的想法和目的,但是軍事現代化的確可以推動中國的發展,以及中國工業領域的提高和現代化進程。在軍事工業發展的同時,民用工業同樣可以得到好處,新式學堂的不斷建立,中國第一批走向世界的留學生出現,民用工業也就相繼發展起來了。因為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的發展有着很積極的作用。
所以說無論是開設天文算學館,還是支持洋務運動,都是慈禧太后做出的巨大貢獻,也是她一生中做出的正確的事情。
到了同治皇帝繼位,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同治皇帝是一個非常短命的皇帝,他連後代都沒有留下,所以之後在慈禧太后的操辦下,將另外一個皇族的小孩子載恬過繼給咸豐皇帝,再一次繼位,這就是光緒皇帝。光緒皇帝不似同治皇帝那般無能,在其長大之後他渴望得到權力,渴望有屬於自己的政權,他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其也要搞改革,這就引發了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戊戌變法,很多人都認為慈禧一貫反對變法,而正是因為她的反對使得中國越來越落後,事實上是這樣的嗎?
剛開始的時候,慈禧並不是非常反對變法,光緒皇帝在變法最初的時候,還頒發了一個詔書,也就是《明定國事詔》。光緒皇帝渴望通過這道詔書將改革定為國家的根本政策。而光緒皇帝在頒發這道詔書的時候是經過慈禧太后首肯的,當時慈禧不但支持他,而且表現得相當激進,慈禧太后還說:「今宜專講西學。」而慈禧的這種觀點都比主張變法和改革的光緒皇帝都要先進,就連光緒皇帝的老師、變法的支持者翁同龢都有點受不了了。光緒皇帝根本就不會起草變法文件,於是他將這個重任交給了自己的老師翁同龢,並且將慈禧太后的觀點「今宜專講西學」講給了對方聽,翁同龢認為慈禧太后的思想有點走遠了,於是他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他將慈禧的看法稍微改了一下,叫「以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基,同時又需要博採西學之切時務者,實力講求」,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將古代聖賢的學問作為我們國家的基礎,然後再學習西方一些先進的知識,這種調和也成為了日後變法的主要思想。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慈禧太后是支持變法的,而且也是支持學習西方文化的,當然並不是說變法的所有內容慈禧都是支持的。當時維新派一直堅持要廢除八股文,而頑固派堅持認為八股文不能廢除,雙方在皇帝面前爭鬥不休,最後大家都沒有辦法,只能請示慈禧太后。誰知道當光緒皇帝從紫禁城跑到頤和園請示慈禧太后的時候,慈禧當機立斷說八股文應該廢除,所以之後維新變法的內容之一就是廢除八股文,而該條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認可,其他人也就不再有事什麼異議了。
慈禧太后是支持變法的,但是她對變法有一個底線,只要不觸及她的底線,她是不會反對的。而這個底線就是不能損害到她的權力,也不能損害到滿洲貴族們的利益,更主要是的不能涉及到政治體制方面的改革。而維新派的很多改革在這些方面都和慈禧太后觀點不一致,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慈禧太后選擇了鎮壓變法,並且將譚嗣同等人推向了菜市口,最終全盤否定了維新變法。我們可以說慈禧的支持是不夠徹底的,但是試想她最怕的就是有人動大清的江山,她又怎麼可能願意別人將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權勢和利益拱手讓出呢?
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慈禧太后開始仇恨光緒皇帝,於是想要將其廢除,但是她的這種想法遭到了各國駐華使節的反對,而在慈禧太后鎮壓維新派的時候,英國和日本方面出手保護了維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所以慈禧太后是很討厭洋人的。
1900年,在華北地區發生了義和團運動,而他們的口號是「扶清滅洋」,慈禧太后認為這種勢力可以利用,於是慈禧太后下令和八國宣戰。她的宣戰詔書寫得慷慨激昂,其中寫道:「與其苟且圖存,遺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中國土地廣有二十餘省,人民多至四百餘兆,何難剪彼凶焰,張國之威」。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筆趣推文】《過天門》《回到仙尊少年時[穿書]》【耐看小說網】【天空小說網】《朕能走到對岸嗎》《公路求生,神級寶箱開局》《驚悚樂園》《人渣反派自救系統》《劍閣聞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