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使者——銅礦
自人類從石器時代進入青銅器時代以後,青銅被廣泛地用於鑄造鐘鼎禮樂之器,如中國的稀世之寶——商代晚期的司母戊鼎就是用青銅製成的。所以,銅礦石被稱為「人類文明的使者」。
銅在地殼中的含量只有十萬分之七,可是在四千多年前的先人就使用了,這是因為銅礦床所在的地表往往存在一些純度達99%以上的紫紅色自然銅(又叫紅銅)。它質軟,富有延展性,稍加敲打即可加工成工具和生活用品。
銅礦上部的氧化帶中,還常見一種綠得惹人喜愛的孔雀石。孔雀石因其色彩像孔雀的羽毛而得名。它多呈塊狀、鍾乳狀、皮殼狀及同心條帶狀。用孔雀石製成的綠色顏料稱為石綠,又叫石。孔雀石別號叫「銅綠」,它還是找礦的標誌。1957年,地質隊員來到湖北省大冶銅綠山普查找礦,通過勘探,發現銅綠山是一個大型銅、鐵、金、銀、鈷綜合礦床。
南美洲的智利,號稱「銅礦之國」。那裡有個大銅礦,也是外國人根據孔雀石發現的,那是18世紀末叫的一個趣聞。當時,智利還在西班牙殖民者的統治下。一次,有個西班牙的中尉軍官,因負債纍纍而逃往阿根廷去躲債。他取道智利首都聖地亞哥以南50英里的卡佳波爾山谷,登上1600米高的安第斯山時,無意中發現山石上有許多翠綠色的銅綠。他的文化素養使他認識這是找銅的「礦苗」,於是帶着礦石標本去找礦。後經勘查證實,這是一個大型富銅礦。這座銅礦特命名為「特尼恩特」(西班牙文意為「中尉」)。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開採銅礦,年產銅錠30萬噸。
已發現的含銅礦物有280多種,主要的只有16種。除自然銅和孔雀石之上,還有黃銅礦、斑銅礦、輝銅礦、銅藍和黝銅礦等。我國開採的主要是黃銅礦(銅與硫、鐵的化合物),其次是輝銅礦和斑銅礦。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繁體小說網【ftxs.net】第一時間更新《地球知識篇(下)》最新章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