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清楚地認識到,自由聯想是一種表現性現象,而不是應對性現象,我們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由聯想之所以能為所欲為。
自由聯想為所欲為的法則
可以進一步用同一種區別來澄清自由聯想的過程。如果我們清楚地認識到,自由聯想是一種表現性現象,而不是應對性現象,我們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由聯想之所以能為所欲為。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精神分析理論以及所有來自精神分析學的理論和實踐,幾乎完全是以自由聯想這種臨床手段作為基礎的,那麼,這種臨床手段至今受到嚴格檢驗,這簡直是難以想像的;而且這方面的研究文獻少得可憐。如果自由聯想確實能導致宣洩和頓悟,那我們也只能說,我們還並不了解原因是什麼。
我們可以回過頭來檢驗一下羅夏之類的投射實驗,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輕易發現和檢驗那些人們都早就熟悉的表現的例子。在這個實驗中,病人所講述的感受主要是他自己觀察世界的方式所採取的各種表現形式,而不是旨在解決難題的有目的、有功能的嘗試。由於這裏主要是一種無結構的狀況,這些表現形式使我們就潛在的(或放射型的)性格結構做出推斷。也就是說,病人所報告的感覺幾乎完全是由性格結構所決定的,而幾乎根本不是由外界現實對解決具體問題的要求所決定的。它們所體現的是表現,而不是應對。
我的觀點是這樣的:要說自由聯想意義重大,頗有用處,那麼也可以說羅夏試驗意義重大,頗有用處。此外,自由聯想也同羅夏試驗一樣,在無結構狀態中進行得最為順利。如果我們將自由聯想理解為主要是對於外部表現有目的的要求進行迴避,這種現實要求機體屈從於處境的需要,在生活中不是遵循心靈的法則而是遵循肉體的法則;那麼,我們就會明白適應問題為什麼會要求一種擔負重任的態度。至關緊要的是什麼有助於擔負起重任。任務所提出的各種要求被用來作為組織原則,根據這一原則,機體的各種能力都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排列,以便以最高的效率來解決外界提出的問題。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有結構狀態的含義。在這種狀態中,狀態本身的邏輯要求有所反應並明確地表明了各種反應。無結構狀態就大不一樣了,它並不明確地要求提出是這些,而不是那些答案,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外部世界是被故意地忽略了。因此,從另外一個意義上來講,我們也可以說羅夏板是沒有結構的。當然,在這個意義上,它們剛好是幾個問題的對立存在。在幾何題目中,結構極為嚴謹,不管人們怎樣思索、有什麼感覺和希望,也只可能有一個答案。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繁體小說網【ftxs.net】第一時間更新《成功科學心理》最新章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