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科學心理》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隨着使這種強迫行動出現的決定性因素的消失,這種重複也必將消失。但是,我們怎樣來看待不消失的重複呢?似乎在這種情況下,控制的努力失敗了。
如何看待行為重複現象
創傷性神經病人的糾纏不斷的惡夢,兒童的更加紛繁複雜的惡夢,兒童對於他最深恐懼的事物的長期迷戀、慣性內驅動力、宗教儀式,以及其他象徵行動,分裂行動,還有著名的神經症無意識行為表現,這些都是需要特別解釋的反覆現象中的例子。
我們在此只局限於象徵性行為,一般象徵性的問題儘管引人入勝並同我們有關,但我們還是抗拒誘惑,絕不涉及。關於夢的問題,除了這裏提到的類型之外,顯然還有主要是應對性的夢(例如單純的願望滿足)和主要是表現性的夢(例如有不安全感的夢和投射的夢)。後一種夢在理論上應該可以做為一種投射或表現實驗來對性格結構進行診斷。
由於這些現象,弗洛伊德感到有必要徹底檢查他的一些最基本理論,由此可見這些現象的重要性。一些作家已經暗示了這個問題可能的答案,他們將這些行為看成是解決一個幾乎不能解決的問題的反覆努力,這種努力有時會成功,但更多的是失敗。這很像一個無望地處於劣勢但孤注一擲的鬥士的情形,他一次又一次地從地上爬起來,但卻一次又一次地被擊倒。概括來說,如同是機體克服一個困難時所做的希望渺茫但卻是不懈的努力。因此,用我們的術語來說就是,必須將它們考慮為應對性行為,或者至少是應對的嘗試。依照這種說法來看,這些行為不同於簡單的持續動作、宣洩或釋放,因為那只是在完成未完成的行動,解決未解決的問題。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馮化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