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1. 繁體小說網
  2. 其他小說
  3. 和珅:帝王心腹
  4. 第二十六回 高鶚續寫石頭記 甘肅冒賑一鍋端
設定

第二十六回 高鶚續寫石頭記 甘肅冒賑一鍋端(1 / 4)

李師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十六回高鶚續寫石頭記甘肅冒賑一鍋端

卻說和砷以能幹見長,為乾隆賞識,身兼多職。在辦完李侍堯案件回京之後,因緣際會,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另一個職位。

乾隆一向以先賢明君自居,盛世修典,以彰泱泱功績,這正是好大喜功的他不可不為的。修典乃是歷代盛世的文化傳統,宋有《資治通鑒》,明有《永樂大典》,康熙其間曾經編纂過一套《古今圖書集成》,乾隆的野心,則是編纂一部《四庫全書》,乃至成為權威經典,超過以往所有書籍。三十八年開始,設立「四庫全書館」,這個浩大的文化工程開始動工。朝廷動員全國文人把藏書都貢獻出來,尤其是珍本善本。

這個大規模的文化工程,誰有資格總負責?剛開始是乾隆第六子永瑢負責整個工程,內閣大學士于敏中任總裁,實際負責內容編纂的是紀曉嵐,任總編纂官。其他的有陸錫熊、孫士毅、戴震、周永年、邵晉涵等當時著名的學者,所有參與編纂的文人有三千六百人,抄寫人員另有三千八百人,可見規模之盛。

四十四年,總裁于敏中病故,由當時的大學士英廉接任。英廉雖然兢兢業業,但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兩個問題,第一,《四庫全書》編纂,不僅是搜集善本,更是要把書中對朝廷不利的地方進行修改,而這些學者畢竟是書生,不是政客,很多地方不敢放開手腳修改,一直不能讓乾隆放心。第二,編書需要參考大量文獻,但有些書籍非常不好找,比如《永樂大典》是最重要的參考文獻,由於時間久遠,歷經明末戰亂,大典全本竟然不知去向。紀曉嵐等曾在翰林院的書庫里查找,還是一無所獲。

這兩項工作是年老的英廉不能勝任的,乾隆頗為躊躇。和砷回京之後,進言道:「《永樂大典》收錄的重要典籍有七八千種之多,如果哪次損毀,應該是有記載的。我們在史料記載中找不到,說明它一定存在於世。但這幾年的尋找,還是無果,說明藏在隱蔽之處,要找到它,不啻於破案,還請皇上要專人負責破案,讓那些學着兼任負責,反而不專。」

此時和砷得到乾隆的極度賞識,所有交到和砷手上的活計,都被他迅速、聰明地完成。另外,和砷在查繳禁書方面也有頗多經驗和功績,乾隆便順水推舟道:「朕就讓你兼任《四庫全書》總裁,查找《永樂大典》,糾察以往書中的犯忌文字。」

和砷心中喜憂參半。何為喜?和砷科舉名落孫山,這是他一輩子的心病;再者,雖然乾隆視和砷才情卓越,但在當世文士看來,和砷才是一個庸才。主持《四庫全書》的編修,讓紀曉嵐等才子成為自己下屬,是一個絕佳的成就文化名聲的機會,並能青史留名,是治癒心病再好不過的良藥。何為憂?和砷擠掉的是自己的外祖父英廉,怎麼說也是有惻隱之音的。和砷為此特向英廉擺酒致歉,英廉道:「我老了,對我來說,這是再好不過的結局,何歉之有?」和砷這才心安,也可見和砷之重情。

但和砷也知道這項工作並非好啃的骨頭,所以才建議乾隆,將本應流放伊犁的孫士毅放在編修處,戴罪立功。

和砷決定先拿下《永樂大典》,召集紀曉嵐等開會籌劃。紀曉嵐雖然內心鄙夷和砷,但此刻官在別人之下,卻也不敢放肆,只不過翰林院這些年找來找去,都是同一個結果,提起此事,人人都頭疼,紀曉嵐道:「《永樂大典》這麼多年沒有找到,估計是失傳了,我們這麼多人,這麼多書,內容應該把永樂大典覆蓋住了,大人可以不必再費心機。」

和砷也知道編修官員的心思,人人都在抵觸此事,便冷冷道:「那麼,你把這麼多年來所查的《永樂大典》線索始末彙報一遍。」

紀曉嵐對此倒是胸有成竹,道:「史書記載,《永樂大典》編成後一直珍藏在南京,永樂十九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將《永樂大典》帶到京城,收藏在紫禁城內。嘉靖四十一年八月,抄寫副本一部,從此大典有兩部。後來,正本遺失,副本一直保存在明朝的檔案庫內,沒有損毀遺失記載。但是在檔案庫中查找,已經數次,每次都沒有着落。據此推測,有可能在明末戰火中遺失了。」

和砷堅決道:「副本既然沒有遺失的記載,很有可能還存在。《永樂大典》輯錄上至先秦、下迄明初的古書資料,經史子集、道釋、醫卜雜家之書匯聚群分,更可貴的是,收入永樂大典的古代文獻,都經過當時學着的詳細考證,對編修《四庫全書》大有裨益,若能找到,事半功倍。此事我將彙報皇上,等皇上下旨定奪!」

和砷知道,已如今自己的威望,即便能讓他們出工尋找,但他們未必用心出力,最終的結果還是一樣。此事只有皇上下令,抬出軍威,才能讓這些文人服帖。

和砷向皇上呈明,既然副本沒有帶出去的記錄,必定在故宮之內,以往搜索,肯定是不力,只要如今再進行精細搜集,必然有所得。乾隆深以為然,對翰林院下旨,重新查找永樂大典,務必找到。

翰林院官員雖然心存不滿,但旨意來臨,不得不辦。和砷怕官員隨便找找,應付了事,親自帶人到翰林院的藏書庫查找,各個方位推進,不許錯漏一個地方。官員們之所以反對,因為工作量太大了。乾隆時期,有史以來的藏書達到了頂峰,翰林院內,浩如煙海,再加上一直沒有整理,想找到一套書,譬如林中尋木。和砷懷疑以前都沒有非常細緻地找過,這次按照自己的縝密思維,勢在必然。

然而結果還是不如人意,一無所獲。

孫士毅此刻戴罪立功,分外用心。見和砷破釜沉舟狀,也為和砷的決心嘆服,對皇上的吩咐如此用心用力,皇上不寵他也難。比起那些一輩子在翰林院獃著的編修,孫士毅畢竟見多識廣,見識了和砷的決心,考察了翰林院的環境之後,建議道:「翰林院如此龐雜,有些地方並非書庫,卻也有書。而把書整體打包,看起來也像別的物件了,未必放在書庫中,既然如此,不如就當成尋找尋常物件,在整個翰林院內查找。」

和砷辦事既准又狠,為達到目的,不惜勞動一切,這個意見正好符合他的心意,道:「全院的閣樓亭台,每一次都要仔細搜索。」

幾天後,在一個名叫「敬一亭」的偏僻閣樓,在角落裡發現了金黃色的絲綢裝訂成的書,足有上千卷,和砷命人打開,果然是煞費苦心的《永樂大典》。此書找到,為《四庫全書》的編修立下汗馬功勞。

孫士毅在編修中,與和砷同氣相連,十分賣力,不久之後,就官復原職了。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規則類怪談扮演指南[無限]》【快讀屋】《諜海青雲》【絕密小說網】《捻轉步舞曲[花滑]》《諸天:從九龍拉棺開始無敵》《文豪1978》【四九看書】《落崖三載後》【鴻蒙小說網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