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ftxs.net】第一時間更新《人在南宋,開局救了柔福帝姬》最新章節。
五月的燕京,沒有臘月的朔風呼嘯和暴雪肆虐,沒有柳絮霧霾沙塵暴,若是沒有那讓女真人和契丹人,奚人難以忍受的酷暑,定然是個極好的季節。
燕京城東南,銅馬坊的延壽寺,座這座位始建於東魏,改擴於隋唐,重建於遼代的大寺,如今卻引來一群從來自南方的「貴客」。
月上中天,夜涼如水,延壽寺深處的一處院落中,有一顆百年銀杏樹,一道清癯的身影此刻正負手立於樹下,在他的面前立着一方五、六米高的石碑,石碑通體黑色。
披着一身單薄中衣的男子,雖已人過中年,鬢角也有些微微發白,清癯儒雅的面容看上去卻依然溫潤如玉,料想年輕的時候也是不可多得的風流倜儻,溫文儒雅的俊美男子一個。
月光透過樹枝之間的的空隙,稀稀落落的灑在石碑上,愁容滿面的中年人藉着斑駁的月光看着石碑上刻着的文字,眉頭緊鎖不發一言,眉宇間透着一抹悔恨。
良久後,一聲長嘆幽幽響起,回蕩在安靜的院落中,哀怨、無奈而委屈。
回憶着自己眼下的處境和亡國以來的各種際遇,中年人恍惚間觸景生情,薄唇輕啟,悠悠吟詩。
「九葉鴻基一旦休,猖狂不聽直臣謀。甘心萬里為降虜,故國悲涼玉殿秋。」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南朝的道君皇帝,太上皇,青樓天子,瘦金體的開創者,北宋的亡國之君,「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的趙佶!
那個臘月的寒冬,在大宋的官家正式向金人投降後,這位太上皇也和大兒子一同淪為亡國之君,隨同眾多親王、太子、公主、王妃、貢女和工匠等,被押往陌生的北國。
不提一路上艱辛,磨難和屈辱,在金軍北上經過中山府的時候,當時中山府還有宋軍將士堅守不下,金軍先派萬餘兵馬前去進攻中山府,久攻不下,於是那位「菩薩太子」完顏宗望要求趙佶出去勸降,趙佶不敢違抗,在城下用優雅而細膩的汴梁口音對着城頭喊話,凄涼而不失高雅:「我道君皇帝,今往朝金帝,汝可出降。」
守將在城上痛哭道:「臣知聖上今日為金人所逼出詔,並非情願,臣誓死為大宋守城,請恕臣不敢奉詔。」這個場面,有壯烈,有尷尬,實在不可名狀。有這樣精忠的臣子,趙佶不敢出聲讚揚,連豎豎大拇指也不敢嗎!
前日里,趙佶一行到了燕京外郊的平順州停下,進了驛站,張眼便見金軍縱酒行樂。趙佶在一間酒肆里,見一胡婦領女子數人,個個秀麗俊美,正在持酒勸客,歌舞奏樂隨人指使,得到賞錢盡送胡婦。稍微遲延無客,則以杖擊打。待金人給趙佶上酒,胡婦不知是大宋皇帝,也派一吹橫笛女子過室來侑酒。那女子見趙佶泣不成聲,吹不成曲。趙佶也看出她是中原人,便問道:「我與你是同鄉,你是東京誰家之女?」
女子見胡婦去遠,才敢回道:「我百王宮魏王(秦王趙廷美,趙佶改封魏王)女孫也,先嫁欽慈太后(趙佶母)侄孫。京城陷,被擄到這個地方,賣與豪門作婢,遭主母詬罵鞭撻,又轉賣到這裏。每天不分晝夜求酒食錢物,不及則垂楚隨之。」又問趙佶道:「官人也是東京人,想來也是被擄至此。」
趙佶泣下無言以對,皇室宗女,又嫁給他姥姥家,因為自己落到這個境地,能說什麼呢!只好掏錢遣之使去。
趙佶眼前的這塊石碑,乃是宣和五年,「收復」燕雲後,他分外得意之下,自以為建立了不世之功,便宣布大赦天下,又命王安中作「復燕雲碑」,樹立在燕京的延壽寺中,以紀念這一豐功偉績。
好吧,說是收復,其實是宋國兩次攻遼慘敗告終後,與金國幾經交涉,攻佔了燕雲地區的金國最終才答應將後晉割給遼朝的燕京及其附近山後六州之地歸還宋國。
不過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人家金國也不是國際主義者,不會無償的幫他人收復失地。
作為補償,宋國除每年把給遼的歲幣如數轉給金外,另添每年一百萬貫的「代稅錢」,即金人規定的由宋朝繳納燕京地區的租稅,實際上是一種賠款。並在撤退前,將燕京一帶的人口、金帛一併掠走,只留下幾座空城還給了宋朝。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