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二月,大地復蘇,春意盎然,嫩芽方綠,東風吹拂,大地惺惺鬆鬆。
二月春風似剪刀,登州靠海,這個時節的登州風中還帶着些潮濕的氣息,不過卻不叫人難受,反而讓人想迫不及待地出去看一看那將將被料峭春寒打過的春枝與花苞。
往年每逢清明,祭祖僅僅是儀式性內容,不管是皇家還是平民百姓,借清明祭祖,聚會、踏青才是最重要的活動。人們往往在野外風景優美的地方,賞玩宴飲。這種宴飲往往持續一天,直到傍晚方散,散去是人們分別攜帶「炊餅、花果、戲具」等,稱為「門外土儀」。商賈們也藉此機會,進行集市,「麥糕」、「乳酪」、「乳餅」等吃食是重要的商品。
登州的小娘子們,往往也會換下厚衫,穿上了清新淡雅的薄春裝,走出家門,外出踏青。
雖名為踏青,不過卻也是一場變相的相親,若是在那踏青途中有人看對了眼,隔日便找了媒婆上府提親去的事情也是有的。
然而時下山東,河南,兩河,陝西等地已是戰火連天,烽煙四起。縱然登州地處邊陲,僥倖躲過了兵禍,境內依然是一片和平安定,卻有許多逃難的流民湧入登州境內。
一個地區在短時期內湧入大量難民,自然會極大的影響治安。
縱然時逢清明佳節,城內各家的小娘子都不敢出城踏青,生怕遭遇什麼不測。
春光正好,曬在人的身上暖洋洋的,還有幾絲微風拂過,讓人想不生出睡意都難。
登州城外的空地上搭起來了一個個簡易的施粥棚,正冒着縷縷青煙,而粥棚前排滿了人,放眼過去黑壓壓的一大片。
四周衙役和兵丁們大聲的吆喝聲和維持秩序的聲音,隔着一段距離都覺得十分刺耳。
每一個棚里共有三口兩人合抱的大鍋,穿着皂袍的衙役們無精打采地用長柄木勺攪米湯——那是一鍋只能勉強稱之為湯的東西,稀疏的米粒泡得膨大至極,活像撐破肚子的蠶。
倒也不是登州州衙吝惜米糧,而是山海軍設在登州的聯絡處處長曾提醒過,那些飢腸轆轆的流民,驟然暴食恐有性命之危,需先用米湯調理幾頓,給流民養養胃,然後方可喝些米粥。
即便只是米湯,也讓飢腸轆轆的流民急切地捧着碗,眼中只有那根舀湯的勺,不住地吞咽口水,若非這幾日登州的施粥棚米糧管夠,又要兵丁和差役維持秩序,流民早就爭搶起來了。
一處粥棚下,一襲鵝黃碎花褙子,素顏朝天的趙多福站大鍋前,挽着袖子,有些費力舉起木勺往鍋邊的四隻破碗中各舀了一勺米湯。
她今日在城內逛街,聽說登州又有難民來了,刁知州又在組織人手賑災,心善的她就偷偷溜出來,找到刁提出想要幫忙施粥賑濟流民。
刁知州見公主如此深明大義,也是「大為感動」,在叮囑她下不為例後,便派人護衞在她的身邊,一同前去賑災。
「下一個。」
粥棚的前面足足幾百人排着長隊,隊伍一陣擁擠,還不斷有新的災民加入長隊之中。
「阿娘,我好餓!」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繁體小說網【ftxs.net】第一時間更新《人在南宋,開局救了柔福帝姬》最新章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