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脈沈婉佳》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尚濟民的黑色奧迪象鐘擺一樣準確:7點10分進院,車門正對樓門停好,他下車進門上樓。隨後車子略向前一停,正對着一棵玉蘭樹。這是尚濟民專用的車位。
一般而言,一看他的車在這個車位,他人也應該會在辦公室。
他進門前,服務員已經把屋內完全擦拭、整理好,連茶水也已經泡好,杯蓋兒斜放在杯口,正冒着熱氣兒,而且瀰漫着一絲太平猴魁鮮葉的清香。尚濟民是安徽人,他只喝猴魁茶。倒不一定是什麼講究,主要是喝多了,習慣了。另外老家的人也不斷給他送過來。
機關的招待用茶是六安瓜片,也是安徽的,但與尚濟民無關,這是他的前任確定的。前任雖然早走了,但他定的不少事情卻依然在執行。例如這茶葉。
在沙發椅上坐好,先把包隨手放在右手小柜子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就看見桌上放着幾個文件,一個白頭文件在最上頭,題目是:
「硯光瓦影--陶硯瓦作品評析會在京舉行」。
來源:人民網
標題右上方靠邊寫有三行字:
濟民同志:在您的關懷下,活動很成功。現將人民網刊發的新聞稿呈上請閱示。陶硯瓦11月28日
尚濟民只看了前面幾句,後面用眼光一掃,就拿筆在陶字上方寫下:「很好」兩字,緊接着還給了個驚嘆號,又劃一條形似走之的線直達自己名字上,尾巴上帶個沒封口的小圈兒。
還有幾個件兒,他一一閱批,有的只是畫個圈兒,有的批上一句半句。
現在他看到的文件都是頭天晚上他走後,由夜間值班室收到送來的。也有的沒有經過值班室,直接交給秘書或者服務員,一早放他桌子上。
尚濟民已經感到了壓力。壓力主要是國學館的建設。
通過這段時間的徵詢訪問,基本上北京的、外地的稍微有點頭臉的專家學者,都有意見發表。各方面的意見都由籌建辦內容組分別整理出來,按界別、按時間順序,報過來十幾件。他翻看了好多次,雖然絕大多數贊成擁護,積極提出建設性意見,但也有旁敲側擊,也有質疑或者帶有顛覆性的看法。
比如有個作家在座談時開口就講:一個政府機構要搞國學研究和交流,我一聽就感覺很奇怪,搞這個的人是瘋了還是傻了?因為由政府來搞研究,古今中外迄無成功先例!
說這話時尚濟民就在場。事後他找幾個人了解這位仁兄的底細,都笑稱其是個有名的大炮,一貫特立獨行,無黨無派,見了當政的人都是稱「貴黨」,應該掀不起什麼浪頭,不過是孤雁的幾聲鳴叫而已。他這才放了心。
尚濟民心裏其實也是矛盾的:他既想充分聽取意見,包括反對的意見,因為你找他他講了,你心裏就有了數,可以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你沒聽到反對意見不一定沒有反對意見,最讓你難受的是你不知道人家在反對你,結果一下子冒出來,打你個措手不及。但他心裏又怕聽到反對意見,怕這個項目被否決,等於自己在即將退休時留下一個被後人談笑的話柄。畢竟這是一個全額由國家投資的文化項目,又是一個將對國家文化建設產生巨大和深遠影響的項目,況且是由他發起並承辦的,他傾注了太多的情感和精力。
令人擔憂的是,山東某地就剛剛遭遇這樣的尷尬。
在全國政協會議分組討論中,來自山東省的政協委員提案《推進中華文化標誌城建設,打造中華民族精神家園》。他們的本意當然是想通過提案,獲得支持,擴大影響,造出聲勢,把項目鉚死。
沒想到提案在山東團里一亮,就當即引起其他政協委員當場反對。兩天後,就有委員緊急寫出提案:《強烈呼籲國務院發改委組織專家再做科學論證》,百名全國政協委員在提案上簽名。
反對意見馬上被媒體廣泛傳播。項目所在市的市長是全國人大代表也在北京開會,竟老神在在地回應說:允許有爭論,但是標誌城肯定要建。
這句話招來更為猛烈的反對聲浪。馬上有媒體注意到,十天前這個項目剛剛召開新聞發佈會,以890萬元面向全球徵集規劃創意,省委主要領導在發佈會上宣讀了「中華文化標誌城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和「中華文化標誌城建設顧問」名單。名單中有北京大學一位教授,教授立即發表聲明:有關人士曾經兩次帶着一個策劃文本找到我,希望我給他們做規劃,我當時謝絕了這項委託。我怎麼可能答應做他們的顧問?他並公開宣稱:這是「拙劣的欺騙行徑」。
原來還說有69位院士簽名支持項目建設,南方某報記者就隨機聯絡了簽名發起的69位院士中的20餘位,結果院士們竟然表示「根本不知道」、「一點印象都沒有」、「不記得」或「沒有參加過」,也有的乾脆說簽名是假的,要告他們侵害名譽權。更由於院士簽名被曬到網上,有的字跡比較潦草,結果網上就把院士名字弄錯幾個,如將名字中的「釗」誤為「健」,「容」誤為「榮」,「葛」誤為「萬」等。院士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號稱都是「部級待遇」,飛機要坐頭等公務艙的,平時早被尊貴慣了,如今被你們胡亂整錯,簡直是不拿豆包當乾糧袋嘛!不少院士更加怒不可遏。
據說這個項目運作了七八年,先後有一百多位專家學者參與論證考察。有一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向黨中央呈遞了建議報告,中央領導也作了批示。省主要領導也積極推動,還為此項目特批了機構編製。當地領導說:「作為承建地,既是特殊的榮耀,又是特殊的歷史性機遇,我們肩負的責任重大、任務繁重,怎麼重視都不過分。」
但是,北京兩會上的反對聲浪,再加上輿論的助推,還是使項目陷入上不得,下不得,推動無力、下馬無據的境地。
實際上,項目運作過程中,從政府到民間始終存在反對的聲音,但沒有引起重視,更沒預見到會成為兩會期間的熱點。
尚濟民也聽到過一些傳聞,一是說山東搞「中華文化標誌城」,明顯是小馬拉大車。你山東是孔孟之鄉,但你就代表中華了?各地都有想法;二是說投資300億,又說不夠還要更多億,是想讓中央政府出錢,實際是想用全國老百姓的錢,明顯被人質疑非議;另外,一般上項目都是先有規劃設計後再調動各種資源去推動,而這個項目還沒有建設規劃的具體方案,就先弄得風生水起,企圖靠造勢推動。而恰恰是造勢造出了反對之勢、質疑之勢、不可能再由國家出資之勢。
已陷入被動的山東只好給中辦、國辦發文請示,中共中央辦公廳也正式答覆:「鑒於中華文化標誌城建設項目目前還沒有做好前期論證,經與國務院辦公廳協商,暫不作處理。請省里做好該建設項目的前期論證工作,並與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委協商取得一致意見後,再重新報送。」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一高先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