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1. 繁體小說網
  2. 其他小說
  3. 龍脈沈婉佳
  4. 第42章 梵宮勝緣(42)
設定

第42章 梵宮勝緣(42)

《龍脈沈婉佳》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南懷瑾先生,1918年出生於浙江樂清,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中國當代國學大師之一。他習過武,當過兵,金陵大學肄業。解放前在四川峨嵋潛心佛典成為佛家居士。赴台灣後,在大學講授佛學,還曾為軍隊巡迴演講。1976年出版《論語別裁》,影響較大。於儒、釋、道皆有著述,被眾多學子尊稱為「南師」。同時,對他能否稱國學大師,坊間也頗多爭議。

陶硯瓦曾聽兒子陶家柳講過,說在網上看了南懷瑾講課的視頻。兒子講時眉飛色舞,口氣里很是欣賞。陶硯瓦就感覺,能讓年輕人感興趣的老頭子,一定有絕活兒。

太湖大學堂是由南懷瑾先生主持創辦的教育基地,位於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廟港。其宗旨是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同時與現代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相結合,發展認知科學與生命科學研究。歷經六年建設,於2006年7月首次在此開講。內容是禪修與生命科學。他縱論古今的淵博學識和拉家常式的平易風格,吸引了各方人士,有些人甚至專程從美國、東南亞趕來聽課。他講道:

「今日的世界,由於西方文化的貢獻,促進了物質文明的發達:如交通的便利,建築的富麗,生活的舒適,這在表面上來看,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們為了生存的競爭而忙碌,為了戰爭的毀滅而惶恐,為了慾海的難填而煩惱,這在精神上來看,也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痛苦的時代。在這物質文明發達和精神生活貧乏的尖銳對比下,人類正面臨着一個新的危機。」

「我們雖失望,但不能絕望,因為要靠我們這一代,才能使古人長存,使來者繼起。為了挑起這承先啟後的大梁,我們一方面要復興東西方固有文化精華,互相取長補短,作為今天的精神食糧;一方面更應謀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會,以期消弭迫在眉睫的人類文化大劫。」

「凡事我但盡心,成功不必在我」。

還不到10點,車子就到了大學堂門前,張若帆的表哥劉玉琮就來開門。劉玉琮現在上海一家電視台工作,但他很多時間是在大學堂做「入室弟子」。他先陪着大家參觀,說等下南師就會跟大家見面。

大講堂佔地200多畝,裏面有一座行政主樓,一座客房樓,一座講堂樓。行政樓有辦公室、圖書館、客廳等。客房樓一層為餐廳,可容納百餘人,二、三層為五星級客房。

進講堂樓要脫掉鞋子,地面可謂纖塵不染。一層是講堂,二層是可容納二百多人的禪堂。這個禪堂在空氣、光線、聲音、溫度等方面精心設計,有評者說是前無古人之舉,應屬中國禪文化一大進步。

這裏的學生都是家長慕名送來的。因此招生主要是考家長。家長通過了,孩子就過來住下。

學習內容都是中國傳統文化,讀經、誦經,背誦是重要方式。他們不教數學,但有小學數學課本,學生感興趣時就看兩眼,一般三四年級時,就能參加普通學校的數學考試,也能取得八九十分以上的成績。

這裏的老師都是志願者,以台灣人居多。大學堂的運作方式,非一般學校性質,採取與中外大學或文化團體簽約,對特定主題進行合作。致力於新時代中華傳統文化的研討與發揚,倡導深化基礎教育及社會教育的重要性。推展中西人文科技文化實質的融會貫通。不舉辦宗教性活動,重點在宗教文化的學術及實證。

由於運作時間不長,工作及人員尚未完備,南先生日理萬機,一般不接待訪客。

一行人各處走了一圈兒,就回到客廳坐下來等南先生。剛喝上一口水,就見一位老者,身穿籃色長衫,腳蹬咖啡色僧鞋,手拄一根藜杖,健步走來。

南先生已過九十高齡,看上去氣色很好,只是比想像中更矮更瘦也更老,但仍有仙風道骨之異質。談吐也很健朗,思路仍然敏捷,語言頗多風趣。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一高先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