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良利屋裡出來,斜對面就是分管自己的張雙秀的辦公室。剛才王良利找他說話時,他分明注意到張雙秀警惕的目光了。陶硯瓦想了一下,還是走過去敲門。
張雙秀也是河北深州人,而且也是軍轉幹部。他原任某部委辦公廳主任,而且還是個黨組成員,但他沒在原單位任行政副職,而是到陶硯瓦單位任了副職,並分管辦公廳、機關服務中心,也就是陶硯瓦的頂頭上司。
多年來,家鄉領導每年必來京兩次,一次是中秋、國慶節之前,蜜桃熟了,拉桃進京;一次是春節之前,韭黃就要上市了,拉韭黃進京。名目有時叫「深州市北京同鄉聯誼會」,有時叫「深州市北京招商聯誼會」。也許還有別的名稱,陶硯瓦也記不得了。總之是見見面,說說話,喝喝酒。不僅京深兩地,每年至少兩個機會增進感情,即使都在北京工作,也都是靠這個形式增進鄉誼。
陶硯瓦從30多歲開始出席,至少20年沒有間斷,還多次被推舉上台發言,在家鄉電視台露露臉。因此,在京工作的深州人,有在中南海極重要位置工作的,有貴為部長、將軍、大國企老總的,也有頗有些資產在商界有了點小地位的,幾乎都與陶硯瓦相識。但也有極個別人士,出於種種原因,堅決不參與這類活動,比如張雙秀。
陶硯瓦此前只知其名,從未與之有過任何交往。現在感謝中組部,把張雙秀派過來,成了他的上司。
沒想到,張雙秀一到,就與陶硯瓦發生了不愉快。
起因是離休老幹部郭鳳章的去世。
郭鳳章1948年入黨,當時他未滿18歲,還在北平私立匯文中學讀書。其父是京城名票,也是收藏鑒賞家。他參加地下工作後,發傳單,鬧學潮,迎接解放軍進城。之後在故宮博物院和國辦工作,正局級離休,享受副部級醫療住房待遇。他晚年喜歡寫古體詩詞,帶着一幫人搞了個刊物,曾幾次找陶硯瓦借用機關多功能廳搞活動。老伴兒去世後,又梅開二度,找了新歡,生活很平穩,他也不抽煙喝酒,不知怎麼就檢查出肺癌晚期,才幾個月就走了。
陶硯瓦按照慣例報了一個《關於郭鳳章同志逝世後事安排的請示》。說是慣例,不僅僅是說先上報告,經領導批示同意,再具體實施這個程序,而更主要是說後事處理的細節,都是嚴格遵循了以前同等級別人士後事處理的程序,以及該由機關負責的各種事務的具體事項、掌握的標準等等。比如逝者是司局級還是處級?是正部級還是副部級?是離休還是退休?是老八路還是老紅軍?必須嚴格區分不同情況,謹遵規定和以前慣例來具體操作,有的安排在500人的第一告別室,有的就安排三五十人的小廳。這些東西有的是有文字規定的,有的是約定成俗的。有時是家屬提出要求來改變,比如本來安排在大廳,家屬說沒幾個人來,不用在大廳,就改小廳;或者本來安排在小廳,家屬說改大廳,費用自己負擔,也便尊重家屬意見。但如果家屬因些雞毛蒜皮對單位安排不滿,找單位領導麻煩,那後果將苦不堪言。陶硯瓦處理此類事務多年,早對此瞭然於胸,從未發生不快。象這類事情,諸位領導基本不用操心,都是劃個圈,轉回來按程序走就行了。
沒想到,這次他出師不利,挨了當頭一棒:張雙秀竟然打破常規,提出了不同意見。他的批示是:「遺體告別不必安排在第一告別室」。
這下子給陶硯瓦出了個不大不小的難題。因為陶硯瓦知道,把郭鳳章安排在第一告別廳,有着充分依據。而且服務處報這個件時,就已經按要求提前預定好第一告別室並通知家屬了,現在臨時調整,後果會很嚴重。不僅八寶山有意見,服務處具體辦事的、逝者家屬、老幹部支部甚至同等情況在世的離休人員,都可能有意見並向陶硯瓦發難。他想來想去,還是拿着這個件去找劉世光。
劉世光一見張雙秀的批示就笑了。說:這是來「下馬威」啊。你趕緊讓他們聯繫小廳吧。
陶硯瓦說:離休人員以前從未在小廳安排過。因為小廳就是「梅」「蘭」「竹」「菊」那幾個,頂多能裝三五十人,花圈也擺不下幾個。關鍵是家屬會以為我們降低規格,也是對逝者不公。
劉世光說:以我對張雙秀的觀察,你我要為這事找他,他會更加堅持自己的意見,可越過他去找別的領導,他要知道了會惱羞成怒。但如果按他的意見辦,將來出了問題不知他敢不敢承擔?即使他敢於承擔,心裏也必定會不痛快。
這時,服務處負責喪葬事宜的副處長趙連通推門進來了,他本來是來找陶硯瓦的,一看人不在屋裡,就到劉世光這兒來了。他是個老司機,前些年轉了干,做過多年車隊調度,剛提了服務處的副處長。進門就問:怎麼著?家屬等着呢!
剛才報告是他拿給陶硯瓦看的,他指着張雙秀的批示說:這他媽怎麼辦?這不他媽傻x嗎!
陶硯瓦看了看劉世光,說:改小廳吧!
趙連通說:改?可以,不過你們兩個領導可聽好了,出問題我概不負責!
說完怒氣沖沖調頭要走。陶硯瓦說:等等!
陶硯瓦說:張雙秀是我深州老鄉,還是由我出面說說試試吧。你們兩個聽着,看他什麼態度。
於是,陶硯瓦就用劉世光電話撥打內線,而且放了揚聲。
「首長好!我是硯瓦。」陶硯瓦故意用部隊的習慣稱「首長」,想拉近一點距離。
「啊硯瓦啊!什麼事?」
「您的重要批示我們都學習了,就是怎麼貫徹落實,還有點兒顧慮。」
「哪一件6255ee34啊?」
「就是八寶山告別室,他們已經提前定了,臨時再換可能來不及。」
「他們聯繫了沒有?沒聯繫怎麼能知道行不行?」
「首長還有,就是咱對離休幹部歷來都安排在第一告別室,改了怕家屬有意見。」
「不會!這種事情我以前經常處理,離休人員都是八九十歲了,認識他們的人也沒多少了,沒必要搞那麼大的廳。家屬有意見要做工作,不能什麼事都聽家屬的。」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