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1. 繁體小說網
  2. 其他小說
  3. 音樂經典(上)
  4. 二、音樂名作
設定

二、音樂名作(1 / 6)

《音樂經典(上)》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曲譜最早見於刊行於1425年明代朱權所編的《神奇秘譜》,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說:「《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後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據此記載及在民間廣泛流傳的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可知:《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成曲時間大約在兩千多年前。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隨着明清以來古琴演奏藝術的發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變化。多種琴譜中,以刊行於1876年清代唐彝銘所編《天聞閣琴譜》(1876)中所收川派琴家張孔山改編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滾、拂、綽、注」手法作流水聲的第六段,又稱「七十二滾拂《流水》」,以其形象鮮明、情景交融而廣為流傳。因此,後世琴家多據此譜演奏。

此曲後世流傳的版本主要是川派琴家張孔山改編的古琴曲《流水》,因此這裏僅將其中的這一部分作一分析。

《流水》充分運用了古琴的「泛音、滾、拂、綽、注、上、下」各種指法描繪了流水的種種動態。抒發了志在流水,智者樂水之意。

第一段:引子。旋律在寬廣的音域內不斷跳躍和變換音區,虛微的移指換音與實音相間,旋律時隱時現,描繪出一幅「高山之巔,雲霧繚繞,飄忽無定」的充滿詩意的畫面。

第二段:清澈的泛音,活潑的節奏,猶如「琮琮王爭王爭,幽澗之寒流;清清泠泠,松根之細流」。息心靜聽,愉悅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段:是第二段的移高八度重複,不同之處是它省略了第二段的尾部。

第四段、第五段:旋律婉轉起伏,似清泉出峽谷,匯入江河,一瀉千里。

第六段:先是跌宕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連續的「猛滾、慢拂」作流水聲,並在其上方又奏出一個遞升遞降的音調,兩者巧妙的結合,真似「幽泉出山,風發水涌,時聞波濤,已有蛟龍怒吼之象。息心靜聽,宛然坐危舟、過巫峽,目眩神移,驚心動魄,幾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萬壑爭流之際矣」。

第七段:在高音區連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後升,音勢大減,令人聯想到水天之際的粼粼波光。恰如「輕舟已過,勢就倘佯,時而餘波激石,時而旋微氵區」。

第八段:變化再現了前面如歌的旋律,並加入了新的音樂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聲,音樂充滿着熱情。段末流水之聲復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頌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發,富於激情。段末再次出現第四段中的種子材料,最後結束在宮音(do)上。第八段、第九段兩段屬古琴曲結構中的「復起」部分。

尾聲清越的泛音,使人們沉浸於「洋洋乎,誠古調之希聲者乎」之思緒中。

綜觀《流水》,由靜而動,由緩而疾,由婉轉到跌宕,由點滴到浩蕩,在力度和節奏的澎湃中,大自然的情景與人的情感在此達到了高度的交融。

早在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善於彈琴的俞伯牙和鍾子期邂逅於漢江江口。伯牙彈一曲《高山》,子期感慨曰:「峨峨兮若太山。」伯牙彈一曲《流水》,子期心領神會曰:「洋洋兮若江河。」因此二人成為知音好友,相約來年此時此地再度相會。不想,別後不久,子期亡故。伯牙痛失知音,傷心欲絕,將琴摔碎,發誓不再彈琴。

《流水》作為友誼和「知音」的象徵,流傳已有兩千餘載。1977年8月22日,《流水》被錄入美國「航天者」號太空船上攜帶的一張鍍金唱片上,發射到太空。作為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與地球人類文明的信息,向宇宙其他星球的高級生物尋求「知音」去了……

《廣陵散》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屬漢代相和楚調曲之一為漢代原廣陵地區(今江蘇揚州一帶)的民間器樂曲,所用樂器為笛、笙,後來發展為大型的七弦琴曲。漢代蔡邕《琴操》中載有《聶政刺韓王》,普遍認為就是後世所稱的《廣陵散》。

現存傳譜見於明代朱權所編《神奇秘譜》,亦見於《風宣玄品》、明代汪芝《西麓堂琴統》及清代《琴苑心傳全編》《蕉庵琴譜》《琴學初津》諸譜。譜中有「取韓」「衝冠」「發怒」「投劍」等內容的分段小標題,而《聶政刺韓王》主要是描寫戰國時代鑄劍工匠之子聶政為報殺父之仇,刺死韓王,然後自殺的悲壯故事。對此,蔡邕《琴操》記述得較為翔實。所以古來琴曲家均把《廣陵散》與《聶政刺韓王》看做是異名同曲。

《廣陵散》之「散」,有散樂之意。先秦時已有的散樂,是一種有別於宮廷宴會與祭祀時雅樂的民間音樂。漢晉時《廣陵散》曾作為相和歌流傳。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將《廣陵散》列為楚調曲,可能是由於當時流行於楚國地域的緣故。

《廣陵散》的流傳,據《神奇秘譜》所載,其上卷《太古之操》為「昔人不傳之秘」,卷中載有《廣陵散》曲,並注此曲「世有二譜,今予所取者隋宮中所收之譜,隋亡而入於唐,唐亡流落於民間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間復入於御府,經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譜為正,故取之」。

《廣陵散》在歷史上曾絕響一時,建國後我國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據《神奇秘譜》所載曲調進行了整理、打譜,使這首奇妙絕倫的古琴曲又回到了人間。

這部作品表現的是這樣一段故事:聶政的父親替韓王鑄劍,誤了期限,為韓王所殺。聶政為報父仇,用十年時間,練就一手卓越的琴藝。韓王召聶政進宮彈琴取樂,聶政乘韓王聽琴不備,於琴腹中出其所藏匕首,將韓王刺死。《史記》所記與本曲「情節」有所不同:聶政為嚴仲子收買,刺韓相俠累身亡。無論據何種傳說,均屬激昂憤慨之聲無疑。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