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裡逃生的喬治三世沒有忘恩負義,他對存活下來的十二位騎士大加封賞,並言,要以兄禮待之。
十二位騎士盡數成為了榮譽大公,這已經是榮譽貴族的爵位頂點了。不是喬治三世不想冊封他們為實封貴族,而是這些騎士並沒有達到實封爵位的要求。
神殿和實封貴族共同簽訂的《斐波納守則》中明確規定,除非神賜或是在與惡魔的戰場上立下大功,否則任何人不能獲得或給予他人實封貴族的名頭和領地,哪怕這份土地是從自己領地上分割出去的也不行。
非世襲的名譽貴族頭銜並不能完全表達出王者的感激之情,既然不能給與這些騎士更好的爵位,那麼喬治三世就只能賦予他們更高的身份了。
在這一想法的指導下,喬治三世不僅多次在公共場合稱呼幾位騎士為兄長,更邀請他們和自己同桌進餐,為此,王室還特意製作了一個精美的餐桌,用以彰顯騎士們的身份。
對於貴族來說,傳承悠久的餐桌也是彰顯底蘊的一種方式,但是無論他們彼此的餐桌有何等區別,有一點是無法改變的,那就是餐桌的形狀。
不只是貴族,其他階層家庭的餐桌也都是長方形的。因為這樣的餐桌不僅美觀,而且還可以按照長幼尊卑來安排座次。
可以說,餐桌不同位置所對應的座次都代表着某種深刻的含義、並不能隨意落坐,因為這代表着禮儀、也象徵着地位上的特權。
不過,王室定製的餐桌並不是傳統的長方形,而是圓形。
沒有稜角的桌子也就失去了劃分地位高低的作用,這也就意味着,能隨意落座的騎士和喬治三世在地位上是等同的。
這種蔑視禮法的行為得到了其他榮譽貴族和大臣們的聯合抵制,但是一切反對的聲音在喬治三世強硬的態度下都被壓制下去了。甚至他在與這十二位公爵會面時,都用圓形的會議桌。
於是,人們對這十二位榮譽大公有了一個特定的稱謂——圓桌騎士。
自此以後,這種沒被其他實封貴族放在眼裡的稱呼,成為了其他榮譽貴族或衞隊騎士的最高追求。
待之若兄的禮遇讓這十二位大公無比感動,他們自願放棄了奢華的貴族生活,請命替王室訓練私軍,並以先祖的名義在獅鷲大旗下宣誓,自身後輩將永遠追隨王室的腳步,直至血脈枯竭、傳承斷阻。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